《枯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道旁有一棵老枯树,它的枯萎并非一时之事。
树皮虽然黄了,但表面依然有活力;内心虽然黑了,但内部先已焦痕。
它的情况与许多忧愁之人相似,并非因为外部火焰所燃烧。
诗意:
《枯桑》通过描写一棵老枯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树的枯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而黄色的树皮和黑色的内心则暗示着世事无常和内心的苦闷。诗人通过这棵树,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困境和忧愁的共鸣,提醒人们要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和挫折,同时也表达了对坚持与希望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一棵老枯树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受。枯树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枯萎和衰老,而树皮的黄色和内心的黑暗则反映了世事无常和人心的苦闷。这种寓意可以引发读者对自身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提到树的枯萎不是突然发生的,这暗示着生命的衰老与变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岁月的积累。同时,作者将树皮的黄色和内心的黑暗进行对比,传达了一种对表象和内心真实状态的思考。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和痛苦的思考,以及他对外界表象和内心真实之间的关系的探索。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一棵老枯树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困境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坚持和希望的思考。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极富意境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