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以白角巾寄遗,发不胜冠,因有感叹》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兄以白角巾留给我,
头发无法遮挡冠冕。
暗自梳理散乱的发髻,
私下戴上莲花头饰,羞于见人。
白发已经超过冠冕的颜色,
银钉点缀在少将的额头。
我年过四十仍如此,
更何况我的兄长已经六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元稹自觉年岁渐长,头发逐渐稀疏的心境。他以自己和兄长为例,表达对年老之后容貌的无奈和感叹。诗中的白角巾和冠冕象征着地位和身份,而头发的稀疏和白发的增多则是岁月不可逆转的痕迹。元稹通过自我和兄长的对比,凸显了兄长更年长,更加不堪的境况,进一步表达了对兄长年迈的担心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岁月对人的无情侵蚀。通过对自己和兄长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衰老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他以白角巾和冠冕来象征年轻和地位,以发髻和白发来象征衰老,通过物象的对比来凸显岁月的残酷。诗人内心的感叹和忧虑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文字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体的感受描绘,折射出普遍的人生哲理,让读者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它以深沉的情感和清晰的形象,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时光流转和衰老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感慨和哲理色彩。
病瘴年深浑秃尽,那能胜置角头巾。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白发过于冠色白,银钉少校颔中银。我身四十犹如此,何况吾兄六十身。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