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赴凤翔》是唐代张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日长安的名字令人动容,每首古人的佳作都在卷轴里欣赏。
西方的学问已经传入秦国的博士,南宫的新官拜任汉朝的郎官。
赚钱只是为了还书铺的债务,借宅是常常为了药材生意。
如今离开岐州,生计变得艰难,搬迁到陇头附近,感受到寒冷。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杨少尹前往凤翔的情景。诗人回忆起昔日的长安之美,称赞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作品。他提到了西方学问已经传入秦国,表达了对学术研究的关注。同时,他也提到了南宫的新官加入汉朝,展现了政治上的变迁。在生活方面,诗人提到了自己为了还清书铺的债务而努力赚钱,以及为了发展药材生意而常常借宅。最后,诗人表示自己离开岐州,生计变得困难,搬到陇头附近,感受到了寒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多个场景,展示了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诗人以往日长安的繁荣和文化氛围作为开篇,展示了长安作为唐代的首都的辉煌。他对古代文人的作品表示赞赏,暗示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关注和喜爱。
诗中提到的西学已行秦博士和南宫的新官拜任汉郎官,反映了时代的政治变迁。西学的传入和新官的就任,显示了唐代社会的变革和政治权力的转移。
诗人还提到了自己的生活情况。他为了还债而努力赚钱,显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压力和努力奋斗的态度。同时,他借宅从事药材生意,揭示了唐代商业和药材产业的一些方面。
最后,诗人离开岐州,搬到陇头附近,表达了他生计艰难的处境。这种境遇的转变,呈现了社会流动性和个体命运的变迁。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不同的情景,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诗人通过对长安、学术、政治、经济和个人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对社会风貌和人生境遇的观察和感悟。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得钱只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