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新加旌旄》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对李相公离开江南七年后重归故土的欢庆之情。
诗中描绘了朝廷重臣李相公归来的场景。江北万人瞻仰着李相公的崇高品德和才能,江南千骑奏乐引领李相公回归。凤凰从远方的池塘飞翔而来,象征着李相公在辽远的沧海间丰功伟绩。鹤鸟从辽东识别到自己的旧巢,象征着李相公重回故乡。
随后,诗人写到城下清波流动着丰收的景象,窗中可以看到遥远的山峦,三茅指的是三座草屋,可能是诗人借景来描绘李相公归来后的恬静生活。碧鸡、白马是常见的吉祥物,诗人以此表达了李相公在故土上长久回环寻找乐趣的情感。最后一句回忆了李相公在乡间享受乐趣的岁月。
整首诗描绘了李相公离开江南七年后重归故土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对李相公归来的欢庆之情,也抒发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忆。
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凤从池上游沧海,鹤到辽东识旧巢。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