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往再逢梅柳新,
别离一醉绮罗春。
久钦江总文才妙,
自叹虞翻骨相屯。
鸣笛急吹争落日,
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征拜,
那复淹留咏白蘋。
诗意:
这首诗是韩愈离别韶州时留给张端公的告别诗。诗中描绘了离别时再次相逢,梅花和柳树依然婉约秀美;在离别的时刻,一杯酒让别离的心情变得欢愉而绚烂,仿佛回到了盛开的春天;作者多年来一直钦佩着张端公的才华,自愧不如,感叹自己像蝼蚁一样微不足道;鸣笛声急促地吹响,争夺着夕阳的余辉,清歌缓缓地送别行人;作者已经知道张端公即将奏课远行,而他自己则不得不停留在此地,唏嘘地吟咏着白蘋(一种水生植物)。
赏析:
这首诗以别离为主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和思绪。首句“来往再逢梅柳新”通过描绘梅花和柳树的美丽,展示了离别前的相聚场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更迭。接着,“别离一醉绮罗春”用一杯酒来表达别离时的心情,将离别的忧伤转化为欢愉和绚烂,展示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张端公才华的钦佩和自愧不如之情。作者将自己与虞翻(唐代文学家)相比,感叹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以此突出张端公的卓越才华。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鸣笛声和清歌声,表达了离别时的急促和缓慢,展示了离别时的动情和深情。
最后两句中,作者已经知道张端公即将奏课远行,而自己则不得不停留在韶州,此情此景让作者不禁吟咏起白蘋,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以别离为主线,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绪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韩愈深沉的诗意和豪放的情感。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