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峰顶寺》是唐代刘昚虚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
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
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虽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
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登上庐山峰顶寺的景象。诗人感叹庐山孤峰矗立于万象之上,清秋的气息是如此高远纯净。从天际出现的南郡,西边的江水在林间闪烁明亮。山门处有两位衣着朴素的老僧,他们振起手中的铃铛,传来幽远的钟声。诗人心中的光明照耀着有无的界限,他的业障悬挂在前后的生命之间。虽然知道真正的修行应该是心境宁静,但仍然与世俗的爱情纠缠在一起。他仍然面对着通向金门的路,而尚未有机会去参悟修道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庐山峰顶寺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修行人生的思考和矛盾感。庐山作为中国的名山之一,其山峰高耸入云,景色壮丽。诗中的庐山孤峰临万象,展示了山峰的高峻和孤寂之感。清秋的气息高远纯净,给人以宁静和澄明的感觉。
诗中描绘的天际南郡和林端西江,表达了山峰的广袤和周围环境的美好。两位衣着朴素的老僧振起手中的铃铛,传来幽远的钟声,给人以宁静和神秘的氛围。这里既有山林的宁静,也有传统佛教修行的场景。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修行道路的思考。他认识到心境宁静是修行的关键,但仍然难以摆脱世俗的情感纠缠。他面对着通向金门的路,金门在佛教中代表着彻悟和解脱,但他尚未有机会去参悟修道的情感。
整首诗以峰顶寺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矛盾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而丰富。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虽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刘昚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盛唐著名诗人。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