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鲜于万州迁巴州(鲜于炅乃仲通子,有父风)》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抒发了对鲜于炅的赞赏和祝愿。这首诗描述了鲜于炅的才华和功业,以及送行者对他未来的期望。
诗中提到了鲜于炅的家族背景,他出身于京兆鲜氏,这个家族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诗中描绘了鲜于炅在政治上的积极表现,以及他被朝廷重视并接近名藩的情况。
诗中还描写了送行者观看鲜于炅迁徙的情景,他们在江边看着鲜于炅乘舟而去,江水拍打岩石,发出喧嚣的声音。送行者对鲜于炅的才能和治理才华赞叹不已,并希望他能获得更多的赏识和厚爱。
这首诗通过对鲜于炅的赞美和送别,表达了对他未来政治事业的期望和祝愿。诗意深沉,既展现了作者对鲜于炅的敬佩之情,也反映出唐代社会政治风气的一面。通过描写鲜于炅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前途展望,诗歌表达了对于美好未来的祝愿和殊恩的期望。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杜甫对鲜于炅的赞赏和向往。通过对鲜于炅的身份和家族背景的描述,展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受到周围人的重视。通过描写送行者观看鲜于炅迁徙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他未来的成就的预期和祝愿。整首诗篇构思巧妙,表达了送行者对鲜于炅的真挚祝福和对他未来的期待。
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朝廷偏注意,接近与名藩。祖帐排舟数,寒江触石喧。看君妙为政,他日有殊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