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五台》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诗人羡慕和送别僧人游历五台山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诗人羡慕僧人能够游历五台山的生活,邀请僧人一同前往,表示愿意与僧人为伴。诗中的“羡师”意味着诗人对僧人修行的羡慕和敬仰,并以求取师长的教诲。他表示自己愿意以乞食的方式过活,即与僧人一同行脚讨饭,共同度过艰苦的生活。诗人的“栖栖力已充”意味着他的内心已经充满了追求佛法的决心。
然后,诗人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描述了浊河高岸被拆除,衰草覆盖了古城,表达出世间的变迁和荒凉。诗人最后表示,他一定将前往华严寺,以求得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佛法修行。他决定凭借师长的智慧和辨识能力,向师父请教佛法的真谛。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追求。同时,通过描绘景物的变迁和荒凉的景象,传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世间的变迁。这首诗词的意境深远,寓意深厚,反映了贯休自身对佛法向往的心情,也为人们提供了对世俗之事的深思和警示。
羡师游五顶,乞食值年丰。去去谁为侣,栖栖力已充。浊河高岸拆,衰草古城空。必到华严寺,凭师问辨公。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