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性空禅师》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禅师浑然天成的清静境界,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离别之情。
中文译文:
积翠迸一瀑,红霞碧雾开。
方寻此境去,莫问几时回。
荡桨入檐石,思诗闻早雷。
唯师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诗意:
这首诗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描绘一瀑流从峭壁上垂落,红霞和碧雾相互交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师修行境界的赞美。诗人希望能够去寻找禅师所在的境界,却不知道何时能返回。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人舍弃了纷纷扰扰的尘世,心随桨声荡入檐石之间,倾听早上的雷声,希望能够靠近禅师。然而,禅师的心灵境界与诗人相似,但离诗人极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师境界的向往和自己内心的迷茫。它以纯净、清静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中心课题,即通过遗弃尘世的杂念,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整首诗节奏流畅,语言简练,形象明晰,通过对禅师境界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独白,展示出了唐代文人的禅修情怀和对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人对禅师内心境界的赞美也体现出他对禅宗的钦佩和崇尚。
积翠迸一瀑,红霞碧雾开。方寻此境去,莫问几时回。荡桨入檐石,思诗闻早雷。唯师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