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门戍观海作》是唐代诗人陈陶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的景色和主人公对东海的仰望,也表达了诗人对长寿和远离魑魅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是:早晨的时候,海面变得广阔,蒲门笼罩在茂密的绿荫中。登上楼阁向东方的海神致礼,太阳升起在东方的天空。我看到了遥远的蓬瀛仙境,阳光中闪耀着金银般的光芒。草木上还露着晚霞,仿佛远处有蜃楼幻影隐藏其中。我想去蟠桃之国游玩,却担心会进入邪恶的魑魅之地。徐市被秦朝的迷惑所困扰,有谁能在岩廊中指引我迷途的心灵?可惜那千童子葬身在茫茫大海中。听说周公的传人带来了槎船,可以通向东海之宫。我也想去拜访那位牛女,祈求长寿的秘方。灵津水清浅,我也渴望修行成为一名航海家。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与向往。诗人以壮丽的词句描绘了海洋的辽阔和早晨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神仙世界和长寿的向往。诗中还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以及对迷失自我的追问。整个诗篇以浪漫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读者,传递出一种对自由、远方和永恒的追求。
廓落溟涨晓,蒲门郁苍苍。登楼礼东君,旭日生扶桑。毫厘见蓬瀛,含吐金银光。草木露未晞,蜃楼气若藏。欲游蟠桃国,虑涉魑魅乡。徐市惑秦朝,何人在岩廊。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恭闻槎客言,东池接天潢。即此聘牛女,曰祈长寿方。灵津水清浅,余亦慕修航。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