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陕州渡黄河歌》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流浪沧浪二十年,
三江五湖一钓船。
江神海若谙忠信,
此身常在蛟龙渊。
欲渡黄河滨,
小儿语相玩。
鲸鲵嗜人正饕餮,
忠信难凭彼方悍。
我尝夜泛子胥湾,
钱塘大浪如银山。
崇明海门水如墨,
况此相望一苇问。
为吾鼓浆为君歌,
气凌河伯惊鼋鼍。
醉披紫绮傲风波,
济川迟暮奈天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流浪二十年的境遇和对黄河的渡河之旅。诗人形容自己长期漂泊于沧海,只有一艘小船可以钓鱼。他相信江神和海神对他的忠诚,因为他经常在深渊中与巨龙相伴。渴望渡过黄河的河滨时,他听到孩子们的嬉笑声。他意识到黄河中的巨大水生动物凶残而嗜血,忠诚和信任在那里变得困难。诗人回忆起曾在夜晚划船经过子胥湾,感受到钱塘江的巨浪如同银山一般壮丽。他描述了崇明和海门之间的水域如墨般黑暗,这让他思考两岸的距离仅一苇之遥。他为了自己而击鼓划船,为了君主而歌唱,他的气势激发了河伯的惊讶,甚至使得巨龟也感到震惊。尽管诗人充满豪情,但他意识到时光已晚,无法逆转。
这首诗词以诗人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对长期流浪和挣扎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如黄河、江海和浪潮,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诗中融入了对忠诚和信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反思。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的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示了李廌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它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哲理,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游历和思考状态。
流浪沧浪二十年,三江五湖一钓船。江神海若谙忠信,此身常在蛟龙渊。欲渡黄河滨,小儿语相玩。鲸鲵嗜人正饕餮,忠信难凭彼方悍。我尝夜泛子胥湾,钱塘大浪如银山。崇明海门水如墨,况此相望一苇问。为吾鼓浆为君歌,气凌河伯惊鼋鼍。醉披紫绮傲风波,济川迟暮奈天何。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