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趋唐寅自述不惑之齿于桃花庵,画并书
鱼羹稻衲好终身,弹指流年到四旬;
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
自恨不才还自庆,半生无事太平人。
后改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
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
如此福缘消不尽,半生落魄太平人。
中文译文:
我向唐寅自述四十岁时的心境于桃花庵,画作并书之作。
鱼羹和稻衣是我一生中珍爱的事物,转瞬间已到了四十岁;
无论对待善良还是懒惰,何况对待邪恶,富贵并不是我所期望,也不会因贫穷而忧虑。
僧房中一局棋,金藤萦绕,野店中三杯清酒,冰冻的春天;
我自怨不才,但仍自我庆贺,半生中毫无大事发生,过着平静的生活。
后来我改变了衣着,穿上了田衣和稻衲,拟定了一生的打算,弹指之间又过了四十岁;
善良与懒惰同样延续,何况邪恶,富贵并非我所期望,也不会因贫穷而忧虑。
僧房中一局棋,金藤依旧缠绕,野店中三杯清酒,冰冻的春天;
这样的福缘似乎永远不会消逝,我半生中颓废落魄,过着平凡的生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文人唐寅的自述之作,表达了他对自己四十岁时心境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对鱼羹、稻衣、僧房、野店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唐寅对物质富贵和名利的淡泊态度,他认为富贵并非人生的追求目标,贫穷也不会使他忧虑。他更加注重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欣然接受平凡的生活。
诗中出现的鱼羹和稻衣象征了唐寅对物质生活的简朴追求,他看重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善良的品质。僧房和野店则代表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不管是在僧房中下一局棋,还是在野店中喝上三杯清酒,他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满足和快乐。
整首诗以唐寅四十岁时的心境为线索,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在四十岁时反思自己的成长和经历,认识到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财富,而是在内心的平和与善良。他自省自嘲地说自己没有才华,但仍然能够庆幸平凡的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波澜和烦恼。
在后来的岁月中,他改变了自己的打扮,选择穿上田衣和稻衲,这象征着他更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善良,对物质世界的执着更加淡化。他仍然保持着对善良和懒散的态度,对邪恶和富贵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福缘的感激,虽然过着颓废的生活,但他仍然能够感受到平凡中的某种幸福和满足。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唐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对物质富贵的淡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接受,都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调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哲理,引发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鱼羹稻衲好终身,弹指流年到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僧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自恨不才还自庆,半生无事太平人。后改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僧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如此福缘消不尽,半生落魄太平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