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六安文殊亮老》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我从东蓼来,水竹遂幽讨。
我从东蓼地方来到这里,经过茂密的竹林,才找到了这片幽静之地。
崎岖至於六,获见文殊老。
我经历了艰险的旅途来到六安,终于得见了受人尊敬的文殊老师。
文殊方外友,僧门素称宝。
文殊是出家人中的友人,僧侣们都把他视为宝贝一般珍重。
平生首肯处,可嗣布禅皓。
他平日里首肯的地方,就是可以继承他清净禅宗智慧的地方。
寤寐思棒喝,邂逅得倾倒。
我日日夜夜都在思考他的教诲,终于得到了他的指点,心潮澎湃。
何妨萃高人,坐上褒吾葆。
何妨聚集高人,我愿坐在他们中间,受到他们的赞许。
会胜索枝撑,得师恨不早。
在与他交流中,我得到了胜利,感到非常遗憾没有早些遇到这位老师。
勉为云山留,未可止中道。
我决心不辞辛劳地留下来,与他一同探讨,还未可知是否能够达到道的彼岸。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文殊老师的崇敬之情和对禅宗智慧的渴望。作者通过描绘自己来到六安,获得与文殊老师交流的机会,表达了对这位在禅宗中备受尊崇的老师的赞美之情。诗词中的情感真挚,描述了作者在求学道路上的喜悦和对师长的敬重。整体氛围庄重而又充满向往,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学问和宗教的追求与推崇。
我从东蓼来,水竹遂幽讨。崎岖至於六,获见文殊老。文殊方外友,僧门素称宝。平生首肯处,可嗣布禅皓。寤寐思棒喝,邂逅得倾倒。何妨萃高人,坐上褒吾葆。会胜索枝撑,得师恨不早。勉为云山留,未可止中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