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巩。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闻喜名自昔,
广亭临汉津。
飞甍出万屋,
地绝无纤尘。
盘道城堞古,
远林墟曲新。
静觉耕钓胜,
幽宜鸥鹭驯。
赖此荒僻郡,
幸容朴愚人。
阁铃昼常寂,
斋酿寒更醇。
一樽且勤设,
勿负头上巾。
诗词的意境描绘了一座名为闻喜的亭子。这座亭子位于汉水之滨,历史悠久。它的屋檐高耸,似乎要飞出万家屋顶,周围的土地干净整洁,没有一丝尘埃。蜿蜒的小路连接着古老的城堞和新近的村落,远处的林木和村庄交相辉映。在这里,人们可以静静地耕作和钓鱼,感受到宁静胜过繁华,宜人的环境也使得鸥鹭驯服而来。作者感慨于身处这个僻静的郡县,能容纳质朴而愚笨的人。亭子里的铃声白天常常静谧无声,斋戒制作的酒更加醇香。作者呼吁大家珍惜每一刻,不负自己所拥有的平凡生活。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乡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朴实人情的赞美。通过对闻喜亭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词流畅自然,字词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宜人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诗词中的亭子、汉水、城堞、林木等自然景物与人们的耕作、钓鱼、斋戒等行为相结合,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朴实人情的赞美。
2. 对质朴生活的赞美:诗词中多次提到荒僻郡县、朴愚人等词语,表达了对质朴生活和纯朴人情的赞美。作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远离纷扰,享受到宁静和平凡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被诗人视为一种幸福。
3. 平凡生活的珍贵:诗词最后几句呼吁珍惜每一刻,不负头上巾,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作者通过这种呼吁,提醒人们要珍惜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闻喜亭
闻喜这个名字来自古代,广阔的亭子临近汉津。
飞檐从无数房屋上延伸出来,地面上一丝尘土也没有。
曲折的小道连接着古老的城堞,新兴的村庄隐藏在远处的林木中。
在这宁静中感受到耕作和钓鱼的乐趣,鸥鹭安详地栖息。
幸好我身处这个偏僻的县城,容纳了朴实而愚笨的人们。
阁楼的铃声白天常常寂静,斋戒酿造的酒更加醇美。
拿起一杯,珍惜下一刻,不要辜负头上的巾帽。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名叫闻喜的亭子。亭子位于汉津附近,它的屋檐高高飞扬,没有一丝尘土。古老的城堞和新兴的村庄通过蜿蜒的小道相连,周围的林木增添了诗意。在这里,人们可以安静地进行农耕和钓鱼,而鸥鹭则在这宁静的环境中驯服。作者庆幸自己身处这个偏僻的县城,容纳了朴实而愚笨的人们。亭子的阁楼上白天常常静谧无声,通过斋戒制作的酒更加醇美。作者呼吁读者拿起酒杯,珍惜每一个时刻,不要辜负自己所拥有的平凡生活。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宁静生活和朴实人情的向往,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通过描绘亭子所在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人展现了大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诗词的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让读者沉浸在这幅宜人的乡村景象中。
闻喜名自昔,广亭临汉津。飞甍出万屋,地绝无纤尘。盘道城堞古,远林墟曲新。静觉耕钓胜,幽宜鸥鹭驯。赖此荒僻郡,幸容朴愚人。阁铃昼常寂,斋酿寒更醇。一樽且勤设,勿负头上巾。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