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潭五首·玉女洞》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
传有虚明处,中藏窈窕人。
吹笙桥上月,拾翠洞南春。
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的洞穴景象,名为玉女洞。洞门被苍藓所覆盖,显得狭小而紧凑,几乎无法容纳身体。传说中有一个幽深而明亮的地方,藏着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在洞桥上吹奏笙箫,洞口映照着皎洁的月光,洞内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洞外时常下起雨来,寂静而萧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仙游潭玉女洞的景象。诗中的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出洞穴狭小幽深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传说中的虚明处,揭示了洞穴内部隐藏着美丽的女子,增加了神秘感和吸引力。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洞桥上的月光和洞南春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美好而宁静的意境。最后两句表现了来往山下的情景,细腻地描绘了雨水洒落在尘土上的景象,给人以凄凉和萧瑟的感觉。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细腻的描述和对比手法,将仙游潭玉女洞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给人以一种幽静、神秘和哀怨的情感体验。这首诗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营造方面都表现出了苏辙精湛的才华和独特的感受力。
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传有虚明处,中藏窈窕人。吹笙桥上月,拾翠洞南春。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