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一》是宋代晁补之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洁腹不受污,
昔人因食薇。
薇亦周土生,
悲哉怀永饥。
武王与周公,
圣德天动威。
奈此二子何,
犹叹安适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于道德高尚、洁净自律的思考和反思。诗中以古代传说中的君王武王和周公为例,暗示着他们因为高尚的德行而得到上天的庇佑和威望。通过对于过去伟大人物的赞美,晁补之在表达对于现实的痛惜和思考,为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发出了警示。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人通过对于古代英雄人物的称赞,隐含地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道德堕落和风气败坏的失望和忧虑。诗中的"洁腹不受污"表达了诗人自身要求高尚的品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昔人因食薇"指的是古代圣贤以素食为食,表明他们的崇高品德源于他们纯洁的生活方式。"薇亦周土生"表示即使是普通的野草也能在崇高的土地上生长,暗示崇高的道德行为是可以在平凡的人身上实现的。"怀永饥"表达了对于永远的饥饿,即对于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武王和周公作为例子,来突出他们的圣德和伟大。"武王与周公,圣德天动威"表达了他们因为高尚的德行而得到天命的庇佑和人们的景仰。最后两句"奈此二子何,犹叹安适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社会风气的失望和无奈之情,认为像武王和周公这样的伟大人物在当今社会已经无法安享安逸。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风尚的思考和社会现实的忧虑。同时,通过引用古代英雄人物的事例,诗人也暗示了现代人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境界,以期改变当时社会的道德风气。
洁腹不受污,昔人因食薇薇亦周土生,悲哉怀永饥武王与周公,圣德天动威奈此二子何,犹叹安适归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