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原九曲(九首)》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剡溪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溪流蜿蜒曲折,如百转来越峤。这里的"越峤"指的是山峰的形状,形容了溪流的曲折程度。诗人提到自己乘舟行进,表示他无法完全领略到溪流的壮丽之处,因为溪流的美景实在太过绚丽多变。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岚路入斜照,形容了山路上的雾气和斜阳的光照。这里的"斜照"意味着夕阳的倾斜,给整个景色增添了一种柔和的色彩。
然而,诗人认为这些美景并不能完全满足他的欢愉,因为他思考着过去的人们是否曾经欣赏过这些美景。他提到了昔人是否辞去了朝廷的官职,来欣赏这些美景。这里的"辞诏"指的是辞去朝廷的官职,追求自然和艺术的追求。
最后两句描述了石砚和庙宇的荒凉景象。石砚代表了文人墨客的书写工具,它已经被时间的流逝所遗忘。而庙宇的闭塞则暗示了历史的尘封和遗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剡溪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思考了历史的流转和人们对美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明代诗人高启的才华和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欲知溪流长,百转来越峤。舟行安能极,岚路入斜照。清景不足娱,昔人岂辞诏。石砚久谁磨,空林闭遗庙。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