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都知吹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表达了作者在听到箫声时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虞舜已去苍梧野,
秦女骖鸾无复下。
箫管人间不解传,
帝乐部中能亦寡。
欲买小鬟试教之,
教坊供奉谁知者。
晏识文公始致来,
劝接贱生宜强且。
乃呼侧坐吹一曲,
惊顾顿嘶堂下马。
吾妻闺中闻不闻,
稚女扳帘笑娇奼。
未敢多听便遣还,
赠饮单杯向身泻。
诗意和赏析:
《听文都知吹箫》通过描绘箫声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诗中提到了虞舜和秦女骖鸾,这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和神鸟,象征着古代的辉煌和美好时光的逝去。箫声作为一种音乐表达形式,已经很少在人间传承,即使在帝王的宫廷中也很少有人能演奏。这里暗含了对于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感叹和忧虑。
诗中还描述了作者想要购买一位小鬟(年轻的女子)来试教她演奏箫。然而,他对于教坊供奉箫艺的人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谁能够指导他。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在音乐领域的追求和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
接着,作者吹了一曲箫,引起了堂下马匹的惊骇。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音乐才能和技艺超越了常人,也凸显了他在音乐艺术上的独特性。然而,诗中提到他的妻子和闺女并没有听到这个箫声,而是在闺房中嬉笑玩耍,这似乎在暗示作者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取舍和矛盾。
最后,作者没有敢多听箫声就送走了吹箫的人,并赠送了一杯酒。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箫声的珍贵和珍视,也体现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礼仪和谦逊。
总的来说,《听文都知吹箫》通过描绘箫声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消逝和个人音乐追求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矛盾和取舍。诗中运用了对古代传说的引用和对音乐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艺术追求。
虞舜已去苍梧野,秦女骖鸾无复下。箫管人间不解传,帝乐部中能亦寡。欲买小鬟试教之,教坊供奉谁知者。晏识文公始致来,劝接贱生宜强且。乃呼侧坐吹一曲,惊顾顿嘶堂下马。吾妻闺中闻不闻,稚女扳帘笑娇奼。未敢多听便遣还,赠饮单杯向身泻。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