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是梅尧臣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
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
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
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
今来岁调饷,且与往昔殊。
不使民转挽,但使民归租。
急缓实塞下,商贾以利趋。
关西河东亦如此,军食虽足民实虚。
公乎抱长才,当有所画谟,应不贷内府,重锦象牙明月珠。
边城预自足,宁待临事谕。
莫令汉庭臣,独言桑大夫。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送别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河北地区兵员众多,军需品是必不可少的。幸而时局平和,没有战斗,所以可以安心养兵。在古代,动员十万之师,七十万家废弃了农耕。而现在,调拨军粮的方式与过去有所不同,不再让民众转而务农,而是将他们归于租税之下。这样做虽然能迅速调动资源,但商贾们为了利益也纷纷趋之效尤。无论是关西还是河东,军粮虽然足够,但民众生活却是虚弱的。
诗人呼吁这位陈修撰学士,作为有才华的官员,应有所谋划,不应借贷于内府,而是要重视锦绣、象牙和明月珠等珍贵物品的制作。边城的资源应该预先自给自足,不必等到紧要关头才行动。诗人还告诫汉朝的臣子们,不要像桑大夫那样独自言谈,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观察和对官员的期望。诗中通过对军粮供给和民众生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动荡和民生困境。诗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将民众归于租税,以调动资源,但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商贾为了谋利而纷纷投机。
诗人还对官员陈修撰学士提出了期望,希望他能够有长远的眼光和谋划,不依赖内府的借贷,而是注重制作珍贵物品,以展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他还呼吁边城应该提前自给自足,不应等到紧要关头才采取行动。
整首诗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揭示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同时,诗词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清晰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展示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和诗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启示性。
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今来岁调饷,且与往昔殊。不使民转挽,但使民归租。急缓实塞下,商贾以利趋。关西河东亦如此,军食虽足民实虚。公乎抱长才,当有所画谟,应不贷内府,重锦象牙明月珠。边城预自足,宁待临事谕。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