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秋堂境寂夜方半,云去苍梧湘水深。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秋堂境寂夜方半,云去苍梧湘水深。
诗词《听琴(一作听僧弹琴)》是唐代刘禹锡所作,诗歌主题是关于禅思与音乐的结合。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思何妨在玉琴,
真僧不见听时心。
秋堂境寂夜方半,
云去苍梧湘水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听琴时的心境,将禅思与音乐相结合。作者认为,禅思可以通过听琴来表达,真正的禅僧会通过琴音触及到人们的内心。在秋天的夜晚,寂静的秋堂中正值深夜,云在空中飘过,湘水深沉洋溢着禅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琴声与禅思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与禅修的理解。作者认为,禅思不仅可以通过冥想和静心来达到,也可以通过音乐来传递和触动人们的内心。真正心领神会的禅僧会通过琴音来传达禅意。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清新,将琴声与禅意相融合,给人以深入内心的静谧感。此外,诗中以秋夜的寂静来强调禅修的意境,以及云飘过和湘水深沉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禅意的深沉和广袤无垠。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思与音乐结合的推崇,并通过景物描写与禅修意境的结合,使人产生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tīng qín yī zuò tīng sēng tán qín
听琴(一作听僧弹琴)
chán sī hé fáng zài yù qín, zhēn sēng bú jiàn tīng shí xīn.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qiū táng jìng jì yè fāng bàn, yún qù cāng wú xiāng shuǐ shēn.
秋堂境寂夜方半,云去苍梧湘水深。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词一篇音韵弥切,收泪握管以成报章。虽广陵之弦于今绝矣,而盖泉之感犹庻闻焉。焚之帐之前,附于旧编之末】~刘禹锡前日寝门恸,至今悲有余。已嗟万化尽,方见八行...
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