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经德几人知,莫忘当年两字师。
绝代本无空谷叹,逢人且觅镇山诗。
千章古木阴浓处,万卷藏书读尽时。
却把一杯堂上笑,世间多少噉名儿。
平生经德几人知,莫忘当年两字师。绝代本无空谷叹,逢人且觅镇山诗。千章古木阴浓处,万卷藏书读尽时。却把一杯堂上笑,世间多少噉名儿。
诗词:《玉真书院经德堂》
平生经德几人知,
莫忘当年两字师。
绝代本无空谷叹,
逢人且觅镇山诗。
千章古木阴浓处,
万卷藏书读尽时。
却把一杯堂上笑,
世间多少噉名儿。
中文译文:
一生中有几个人了解我的经历和品德,
不要忘记当年那位教我两个字的师傅。
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时代,也没有空虚的叹息,
遇到人时,我只是寻找安定山的诗作。
在浓荫的古树下,有千卷古书,
当我读尽这万卷书时。
我会举起一杯,在堂上开怀大笑,
世间有多少人在争名夺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作品,描写了他平生的经历和成长,以及对书院和文化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师长和传统文化的敬重,同时也抒发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第一句表达了辛弃疾的历史感和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他在平凡中积累了许多品德,但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第二句提到了他的师傅,那位教他两个字的人,这两个字可能代表了他人生的指导原则或座右铭。辛弃疾通过提及师傅,表达了对师长的感激和尊敬。
第三句表达了辛弃疾对于时代的无奈,即使是在无人知晓的时代,他也不会陷入空虚的叹息,而是寻找那些能够给他安定和慰藉的作品,如安定山的诗作。
第四句描绘了书院的景象,千卷古书和浓荫的古树构成了书院的氛围。辛弃疾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文化和学识的追求。
第五句表达了辛弃疾对于读书的态度,他表示当他读尽那万卷书时,可能会产生的结果。
最后两句描绘了辛弃疾在书院中举起一杯,开怀大笑的情景。他对于世间的名利争夺持有一种淡泊的态度,认为这种争夺是肤浅和可笑的。
整首诗词通过辛弃疾自身的经历和对书院文化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于师长、传统文化和名利的思考和态度。同时,诗中的意境和形象描写也使人感受到了辛弃疾对于内心追求的热切和追求的坚持。
yù zhēn shū yuàn jīng dé táng
玉真书院经德堂
píng shēng jīng dé jǐ rén zhī, mò wàng dāng nián liǎng zì shī.
平生经德几人知,莫忘当年两字师。
jué dài běn wú kōng gǔ tàn, féng rén qiě mì zhèn shān shī.
绝代本无空谷叹,逢人且觅镇山诗。
qiān zhāng gǔ mù yīn nóng chù, wàn juǎn cáng shū dú jǐn shí.
千章古木阴浓处,万卷藏书读尽时。
què bǎ yī bēi táng shàng xiào, shì jiān duō shǎo dàn míng r.
却把一杯堂上笑,世间多少噉名儿。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