㡣
复制㡣字概述
〔㡣〕字拼音是lóng 部首是巾, 总笔画是16画。
〔㡣〕字是左右结构
〔㡣〕字仓颉码是YBYSP 五笔是UPMD 86 、 YUPD 98 四角号码是01211 郑码是SUYC
〔㡣〕字的UNICODE是3863。 十进制为14435,UTF-32:00003863,UTF-8:E3 A1 A3。
〔㡣〕字的异体字是 龍
㡣的意思
㡣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補遺・寅集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3723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53頁,第51字
標點整理本: 第280頁,第54字
例《字彙補》:與龍同。
《冊府元龜》:齊武帝小字㡣兒。
注解
〔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補遺・寅集,康熙部首是巾部。
〔㡣〕字拼音是ló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帝、。
㡣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鍾切頁碼第390頁,第5字續丁孫
龍
異體㡣、𢅛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从𠕎,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从龍。
鉉注臣鉉等曰:象夗轉飛動之皃。
附注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龍,卜辭或从,即許君所謂『童省』,从,象龍形,其首,即許君誤以為从肉者,其身矣。或省,但為首角全身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力鍾反頁碼第944頁,第6行,第1字述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象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從龍。
鍇注臣鍇曰:「,肉飛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鍾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327頁,第1字許惟賢第1012頁,第3字
𩼩蟲之長。能幽能朙。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段注四句一韵。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段注二句一韵。《毛詩・蓼蕭》傳曰:龍,寵也。謂龍卽寵之叚借也。勺傳曰:龍,和也。《長發》同。謂龍爲邕和之叚借字也。
从肉。
段注與能从肉同。
肉飛之形。
段注肉二字依《韵會》補。無此則文理不完。《六書故》所見唐本作从肉从飛及童省。按从飛,謂[⿺乚三]。飛省也。从及,謂[⿺一]。反古文及也。此篆从飛,故下文受之以《飛部》。
童省聲。
段注謂也。力鍾切。九部。
凡龍之屬皆从龍。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或稱為龗。《南都賦》「赤靈解角」,即龗之假字。
白话解释
龙,鳞甲动物之王。能变暗,能变亮,能变细,能变大,能变短,能变长;春分时刻而登天,秋分时刻而潜渊。字形采用“肉”作边 旁,一副飞腾造型,以有所省略的“童”作声旁。所有与龙相关的字,都采用“龙”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三例,像龍側身正視之形,有頭冠、兩角、張口、身、尾的樣子。金文三例,大抵和甲文之形相同,只是特別強調其張口露齒之形,以及第三例的頭冠上多一飾畫,然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之,最像金文第三例,只是身、尾扭向右側,較為誇張,且其第二例多了脊鰭,更加豐富了龍的形狀,而此例無疑衍成了篆文形。龍字本一體成形,篆文為求字形的均勻美觀,就將它分割成兩半,左像頭冠、角、張口露齒之形,右像其身脊、鰭、尾之形,而合以觀之,仍不失為龍的全貌。隸書、楷書之龍,繼自篆文而少變化,然若不對照古文字之龍,似不易瞭解其原形。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龍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71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85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4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12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63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0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88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76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47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07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92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09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492頁【補遺】第1774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30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19頁【崇文】第407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668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22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478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417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079頁,第1字 |
㡣字的翻译
- (same as 龍) dragon, or the emperor; imperial, a Chinese family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