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笔顺
來的意思
來来
1láiㄌㄞˊ基本解释
①小麥。《説文•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正字通•人部》:“來,麥名。”
②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爾雅•釋詁上》:“來,至也。”又引申為(事物)產生;到來。《淮南子•俶真》:“夫憂患之來,撄人心也。”
③招致;招之使來。《字彙•人部》:“來,招之也。”
④搞;幹;做。用以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如:胡來;來一個歌;我幹不了,你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聽説那一位小姐,雅的是琴棋書畫,俗的是寫算操作,没有一件不來的。”
⑤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來畫;你來看一下;大家都來唱歌。《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不是這個乾娘,鄰舍家誰肯來幫我?”
⑥用在動詞後,表示估計或著眼於某一方面。如:看來容易;說來話長。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虚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
⑦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後者是目的。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二:“戒刀舉把羣賊來斬。”
⑧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這教班子弄行頭,不是數百金做得來的。”
⑨往昔,過去。《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
⑩未來;將來。如:來日方長;繼往開來。《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又指次於今年、此月、今天的。《書•召誥》:“越若來三月……太保朝至于洛。”
⑪表示某一時間以後。《孟子•公孫丑下》:“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
⑫表某段時間。《晋書•石勒載記上》:“吾幼來在家恒聞如是。”
⑬指來孫。從本身算起的第六代孫。《爾雅•釋親》:“玄孫之子為來孫。”
⑭助詞。①表示比況,相當於“一樣”、“一般”。宋辛棄疾《醜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②用在數詞或數量詞之後,表示約數。唐樊綽《蠻書•名類》:“馬三百來疋。”③用在數詞後,表列舉的原因或理由。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只是孩兒養的嬌了。一來性兒好自在;二來有些揀擇人。”④用於動詞和賓語之間,起提前賓語的作用。相當於“是”。《詩•邶風•谷風》:“不念昔者,伊余來塈。”⑤在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呢”。《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大深來難下竹竿,大淺來難摇畫槳。”⑥表示情況已經發生,相當於“來著”。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一:“當時張生却是見甚的來,通甚的來?”
⑮語氣詞。用於句尾,相當於“咧”。《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
⑯及。《廣韻•哈韻》:“來,及也。”
⑰古地名。《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六年》:“金宗望請選良吏招撫遷、潤、來、隰之民保山砦者,從之。”
⑱姓。《廣韻•哈韻》:“來,姓。後漢來歙,光武姑子。《蜀志》云:‘荆楚名族有黄門侍郎來恒。’”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麥子形。本義:麥。小麥叫“麥”,大麥叫“麰”(或寫作“牟”
2.同本義wheat。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 —— 《說文》貽我來牟。 —— 《詩·周頌·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爲烏,五至,以殻俱來,此謂遺我來牟。”於皇來牟。 —— 《詩·周頌·臣工》。疏:“嘆其受麥瑞而得豐年也。”
來牟(古時大小麥的統稱)
3.未來,將來future; next; incoming。
來日方長。 —— 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知來者之可追。 —— 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來代(後代;後世);來辰(來早。明天早晨);來茲(來年;將來);來哲(後世賢智之人);來軫(後來的車,比喻後來的人或物)
4.姓。
動
1.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come; arrive。
來,至也。 —— 《爾雅》。朱駿聲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還,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許君未經訂正,故沿僞至今。”憧憧往來。 —— 《易·鹹》我行不來。 —— 《詩·小雅·采薇》笑問客從何處來。 —— 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翩翩兩騎來是誰。 —— 唐· 白居易《賣炭翁》然往來視之。 —— 唐· 柳宗元《三戒》有朋自遠方來。 —— 《論語》往昔初陽時,謝家來貴門。 ——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來寇(敵人來犯);來至(來到);來突(突然而來)
2.歸,回來,返回make a round trip; go to a place and come back。
萃聚而升不來也。 —— 《易·雜卦》。注:“還也。”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 ——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誰來之? —— 《左傳·文公七年》
來家(回到家裏來);來三去四(來來去去);來還(歸來,回來);來寧(歸寧。女子回孃家省親);來歸(回來;歸來);來舍(迴歸而有所定止)
3.歸服;歸順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e。
修文德以來之 —— 《論語·季氏》
來服(前來順服)
4.招來;招致。後多作“徠”incur; give rise。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 《論語·季氏》
來致(招致,招來)
5.加入[一羣人] 中 join。
你來不來?
6.讓不受約束、干擾地滿足 [需要] [let’s do]。
來五斤;來兩盤
7.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發生、出現 crop up。
問題一來就馬上解決
8.產生;開始;發生 happen; begin; start。
來路(來歷;來源);來歷(來由;原委);來情(情由);來情去意(來去的情由與意向);來方(來源);來龍(風水先生稱主山爲來龍。即龍脈的來源)
9.追溯來源、血統或起源 derive。
來方(來源,進項);來煞(來勁;出息)
10.相當於做 do。
來不得
11.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呀?
12.用在動詞後,表示估計或着眼於某一方面。如:看來容易;說來話長。
13.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來畫;大家都來唱歌。
14.〈方〉∶在 in; at。
來裏(在這裏或在那裏);來哚(在);來浪(在那裏)
15.表示動作的趨向。
將子頭與劍來。 —— 晉· 幹寶《搜神記》聞來垂釣碧溪上。 —— 唐· 李白《行路難》長鋏歸來乎。 —— 《戰國策·齊策四》歸來倚杖自嘆息。 —— 唐·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歸來頭白還戍邊。 —— 唐· 杜甫《兵車行》長鋏歸來者。 —— 《戰國策·齊策四》
16.假借爲“釐”( lí )。賜予bestow; grant。
來女孝孫。 —— 《儀禮·少牢饋食禮》。鄭玄注:“來,讀曰釐;賜也”
17.假借爲“賚”。賜予bestow; grant。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 —— 《詩·小雅·大東》。高亨注:“來,借爲賚。”
代词
1.你的;你們的 your。用於通信的回覆中。如:來信收到;來電收到。
2.這this。
俺哥哥傳將令三四番,可怎生無一個承頭的?來一個燕青將面劈,那一個 楊志頭低。 —— 元·佚名《黃花峪 》
助词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在數量上接近精確 about。
兩米來高
3.用在數量或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大約 around。
二十來個
4.從頭到尾過去地 over the past。
兩千年來;來日(往日;過去的日子);來日大難(本指往日艱難。後亦用以指前途困難重重)
5.以來,表示時間從過去某時持續到現在ever since。
吾數年來欲買舟。 —— 清· 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數百年來。 —— 唐《柳河東集》去來江口守空船。 ——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夜來城外一尺雪。 —— 唐· 白居易《賣炭翁》
來古(自古以來);來來(以來);來緣(指來生的因緣);別來無恙乎?
6.用在數詞後,表示列舉的原因或理由。如:這些天沒去看她,一來路太遠;二來沒功夫。
語氣
1.用於句尾,相當於“咧”
剛纔奶奶和襲人姐姐怎麼囑咐來! —— 《紅樓夢》
2.另見 lài。
來来
2làiㄌㄞˋ基本解释
①勤勉;勸勉。《爾雅•釋詁下》:“來,勤也。”《集韻•代韻》:“勑,《説文》:‘勞也。’亦作來。”
②通“賚”。送給;賜予。《書•洛誥》:“伻來來視予。”
详细解释
動
1.慰勞appreciate sb. 's services and present gifts。
勑,勞也。從力,來聲。字亦作倈。 —— 《說文》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 《詩·鄭風·女曰雞鳴》。高亨注:“來,借爲勑。”勞倈有意者。 —— 《漢書·平當傳》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 —— 《孟子·滕文公上》莫我肯勑。 —— 《詩·魏風·碩鼠》賢者勑其材。 —— 《韓非子·王道》
2.另見 lái。
來来
1láiㄌㄞˊ详细解释
动
1.空间从别处移动至此处。与“去”、“往”相对而言。如:“回来”、“车来了”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时间从某定点直至现在。
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唐•孟浩然〈春晓〉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自古以来,红颜多薄命。
3.事情临头、发生。
这下问题来了!、事情一来,忙昏头了!
4.做某种动作,可广泛取代被省略的动词。
乱来、来根烟!、这简单,让我来。
形
1.未来的、下一次的。
《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今科不中来科中。”
来年、来日、来生。
2.用于数词或量词之间,表约略的意思。
三十来岁、二十来斤。
助
1.接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时”、“……后”。
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唐•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2.接于动词之前,表示动作意愿。
我来唱首歌。、你来看店。
3.接于动词之后,表示做了某些动作。
我探望你来了。、我上课来了。
这事我做得来。、英语我说不来。
5.用于数词之后,表列举。
一来念他初犯,二来念他年轻,此次暂且饶了他。
6.当口语中的衬字,无义。
正月里来,桃花开。、不愁吃来,不愁穿。
名
◎姓。如周代有来章,唐代有来俊臣。
來来
láiㄌㄞˊ详细解释
回来、来宾、远道而来。
2.从过去到现在。
从来、向来、自古以来。
3.从现在到未来。
来日、来生、来年、来日方长。
4.事情发生;来到;出现。
台风来了、问题来了。
5.代替某种动作的动词。
来根烟、来首歌、来盘小菜。
6.连接于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
我来瞧瞧这篇文章、你也来听听他唱的歌。
7.连接于动词后,表示趋向于我的动作。
妈妈寄来一封信、他拿来一张纸给我。
8.连接于动词后,表示做了某事的结果或情况。
尝起来不错、一觉醒来觉得舒服。
谈得来、学得来、唱不来、写不来。
10.用于表示分项列举的数词。
这家餐厅,一来美味,二来卫生,难怪受欢迎。
11.用于“十”、“百”、“千”等整数词或数量短语后,表示约略意思。
二十来岁、三百来件、五里来地。
12.用于两个动词间,前者表示态度或方法,后者表示目的。
你用什么工具来打开这盒子?。
13.歌谣、唱词等口语中的衬字,无义。
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炮锣鼓闹连天。
14.常与“去”搭配使用,表示方向一直变换。
小狗跑来跑去、小鸟在枝头上,飞来飞去。
15.〈书〉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孟子‧离娄上》)。
16.姓。
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4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1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26頁,第8字
古文: 徠
音《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郎才切,𡘋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
《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例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例又,𤣥孫之子曰來孫。
例又,麥名。
《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例又,呼也。
《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例又,姓。
音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
《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音又,叶鄰奚切,音離。
《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音又,叶郎狄切,音力。
《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音又,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音又,叶良置切,音利。
《荀子・賦論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注解
〔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來〕字拼音是lái,嵌套结构。
〔來〕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麥子形。本义是麥。小麥叫“麥”,大麥叫“麰”(或寫作“牟”。
〔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ái] ⑴ 小麥。《説文•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正字通•人部》:“來,麥名。”⑵ 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爾雅•釋詁上》:“來,至也。”又引申為(事物)產生;到來。《淮南子•俶真》:“夫憂患之來,撄人心也。”⑶ 招致;招之使來。《字彙•人部》:“來,招之也。”⑷ 搞;幹;做。用以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如:胡來;來一個歌;我幹不了,你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聽説那一位小姐,雅的是琴棋書畫,俗的是寫算操作,没有一件不來的。”⑸ 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來畫;你來看一下;大家都來唱歌。《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不是這個乾娘,鄰舍家誰肯來幫我?”⑹ 用在動詞後,表示估計或著眼於某一方面。如:看來容易;說來話長。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虚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⑺ 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後者是目的。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二:“戒刀舉把羣賊來斬。”⑻ 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這教班子弄行頭,不是數百金做得來的。”⑼ 往昔,過去。《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⑽ 未來;將來。如:來日方長;繼往開來。《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又指次於今年、此月、今天的。《書•召誥》:“越若來三月……太保朝至于洛。”⑾ 表示某一時間以後。《孟子•公孫丑下》:“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⑿ 表某段時間。《晋書•石勒載記上》:“吾幼來在家恒聞如是。”⒀ 指來孫。從本身算起的第六代孫。《爾雅•釋親》:“玄孫之子為來孫。”⒁ 助詞。①表示比況,相當於“一樣”、“一般”。宋辛棄疾《醜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②用在數詞或數量詞之後,表示約數。唐樊綽《蠻書•名類》:“馬三百來疋。”③用在數詞後,表列舉的原因或理由。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只是孩兒養的嬌了。一來性兒好自在;二來有些揀擇人。”④用於動詞和賓語之間,起提前賓語的作用。相當於“是”。《詩•邶風•谷風》:“不念昔者,伊余來塈。”⑤在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呢”。《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大深來難下竹竿,大淺來難摇畫槳。”⑥表示情況已經發生,相當於“來著”。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一:“當時張生却是見甚的來,通甚的來?”⒂ 語氣詞。用於句尾,相當於“咧”。《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⒃ 及。《廣韻•哈韻》:“來,及也。”⒄ 古地名。《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六年》:“金宗望請選良吏招撫遷、潤、來、隰之民保山砦者,從之。”⒅ 姓。《廣韻•哈韻》:“來,姓。後漢來歙,光武姑子。《蜀志》云:‘荆楚名族有黄門侍郎來恒。’”㈡ [lài] ⑴ 勤勉;勸勉。《爾雅•釋詁下》:“來,勤也。”《集韻•代韻》:“勑,《説文》:‘勞也。’亦作來。”⑵ 通“賚”。送給;賜予。《書•洛誥》:“伻來來視予。”
來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洛哀切頁碼第172頁,第6字續丁孫
來
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
附注徐灝注箋:「來本為麥名。《廣雅》曰『大麥,麰也。小麥,麳也』是也。古來麥字祇作來,假借為行來之來,後為借意所專,別作麳、䅘,而來之本義意廢矣。」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中諸來字皆象形。其穗或垂或否者,麥之莖強,與禾不同……叚借為往來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婁才反頁碼第428頁,第3行,第1字述
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其𦬆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貽我來麰。」凡來之屬,皆從來。
鍇注臣鍇曰:「今小麥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洛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921頁,第5字許惟賢第407頁,第9字
周所受瑞麥來麰也。
段注也字今補。《詩正義》此句作周受來牟也五字。《周頌》。詒我來麰。箋云: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爲烏。五至。以穀俱來。此謂遺我來牟。書說以穀俱來。云穀紀后稷之德。按《鄭箋》見《尙書・大誓》、《尙書》旋機鈐合符后。詩云來牟,書云穀。其實一也。下文云:來麰,麥也。此云瑞麥來麰。然則來麰者,以二字爲名。《毛詩傳》曰:牟,麥也。當是本作來牟,麥也。爲許麰下所本。後人刪來字耳。古無謂來小麥,麰大麥者。至《廣雅》乃云麳小麥,𪍓大麥。非許說也。《劉向》傳作釐麰。《文𨕖・典引》注引《韓詩內傳》。貽我嘉𪍓。薛君曰:𪍓,大麥也。與趙岐《孟子》注同。然韓傳未嘗云來小麥。
二麥一夆。象其芒朿之形。
段注二麥一夆,各本作一來二縫。不可通。惟思文《正義》作一麥二夆。今定爲二麥一夆。夆卽鏠字之省。許書無峯。則山耑字可作夆。凡物之標末皆可偁夆。夆者,朿也。二麥一夆爲瑞麥。如二米一稃爲瑞黍。葢同夆則亦同稃矣。《廣韵》十六咍引《埤蒼》曰:䅘麰之麥。一麥二稃。周受此瑞麥。此一二㒳字亦是互譌。二麥一稃。亦猶異畮同穎,雙觡共柢之類。其字以从象二麥,以巿象一芒。故云象其芒朿之形。洛哀切。古音在一部。
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
段注自天而降之麥。謂之來麰。亦單謂之來。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謂之來。許意如是。猶之相背韋之爲皮韋,朋鳥之爲朋攩,鳥西之爲東西之西,子月之爲人偁,烏之爲烏呼之烏。皆引伸之義行而本義廢矣。如許說,是至周初始有來字。未詳其恉。
詩曰:詒我來麰。
段注今《毛詩》詒作貽。俗字也。麰作牟。古文假借字也。
凡來之屬皆从來。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來麥互錯,非許叔重之誤,實大小篆早已誤,故不得不仍之耳。
白话解释
来,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麦。一支來麦有二支麦峰(指篆文字形中的),象麦子的芒刺形状。它是上天送来的宝贵礼物, 所以称这种庄稼为“行来”的“来”。《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诒我來麰。”所有与来相关的字,都采用“来”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第一例,像麥之有根、桿和葉;第二例又增以穗,並屬象形。金文之形,源自甲文第二例,顯而易見。戰國文字第一例,根形上移,又下加一橫畫,以像地面之形,稍失其形,第二例則已隸化,最肖金文第二例。篆文作,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應很明顯。隸書第一例,大抵源於戰國文字第二例;第二例麥葉斷開,並以橫畫表現,則頗失其形。楷書之形,沿自篆文以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來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41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40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4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17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13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51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313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91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0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5頁,第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16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3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574頁【補遺】第1682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77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50頁【崇文】第17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7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64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28頁,第6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609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544頁,第2字 |
來字的翻译
-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 kommen (V)
- venir, arriver, prochain, suivant, environ
來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妇女卜辞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商 甲骨文 𠂤宾间
商 甲骨文 午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金文 商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楚〔战国〕 简 九店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关沮
秦 简 里耶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