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xià ㄒㄧㄚˋ

夂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590F
汉语字典

夂部

10画

7画

上下结构

xia

xià

会意字

DHTU

MUHE

ANRS

10407

1115

4736

590F

[1325111354] 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夏字概述

折叠展开

〔夏〕字拼音是xià 部首是夂, 总笔画是10画。

〔夏〕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火。

〔夏〕字仓颉码是MUHE 五笔是DHTU 四角号码是10407 郑码是ANRS 中文电码是1115 区位码是4736

〔夏〕字的UNICODE是590F。 十进制为22799,UTF-32:0000590f,UTF-8:E5 A4 8F。

〔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夏〕字的近义字是

〔夏〕字的异体字是

夏的笔顺

折叠展开

夏的意思

折叠展开

xiàㄒㄧㄚˋ

基本解释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

中国朝代名。~代。~历。

指中国。华~。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 ),人头。臼( jù ),两手,攵( suī ),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 —— 《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泛指中国China

蛮夷猾夏。 —— 《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 ——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此之谓夏声。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东夏之命。 —— 《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4.朝代名the Xia Dynasty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 —— 《韩非子·五蠹》始于虞夏。 —— 蔡元培《图画》夏后皋。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虞夏以来。 —— 《史记·货殖列传》

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①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②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③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④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7.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

夏国;大夏

8.通“”。大屋big house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 《楚辞·哀郢》见若覆夏屋者矣。 —— 《礼记·檀弓上》

9.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 《诗·小雅·四月》

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0.姓。

形容词

1.great

夏,大也。 —— 《尔雅》于我乎夏屋渠渠。 —— 《诗·秦风·权舆》。传:“大也。”[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 —— 《方言》

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2.华彩,即五色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 —— 《周礼》

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1xiàㄒㄧㄚˋ

详细解释

1.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农历指立夏至立秋的时期。一般而言气温较热,若以北半球气候而论,大概指从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间。

炎夏、盛夏。

2.泛指中国。

《书经•舜典》:“蛮夷猾夏。”

华夏。

3.五彩的颜色。

《周礼•天官•染人》:“秋染夏。”汉•郑玄•注:“染夏者,染五色。”

4.高大的房屋。

《楚辞•王襃•九怀•陶壅》:“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5.朝代名。参见“夏朝”条。

6.姓。如汉代有夏牟。

高大。

《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2jiǎㄐㄧㄚˇ

详细解释

参见“夏楚”条。

1xiàㄒㄧㄚˋ

详细解释

1.夏季;夏天。一年四季的第二季,气候最为炎热。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约在农历四月到六月。

酷夏、夏天、炎夏。

2.指中国。

华夏、夏人。

3.朝代名(约2183B.C.—1751B.C.)。禹受舜禅让所建立。建都阳城、安邑等地。传至太康,被后羿所逐,后有少康中兴,传至夏桀,暴虐无道,为商汤所逐而亡。

4.姓。

2jiǎㄐㄧㄚˇ

详细解释

参见【夏楚】。

夏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下 部首:夊部

武英殿刻本: 第579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245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180頁,第11

古文: 𡔰𠍺 、 昰 、 𡕾

唐韻》、《正韻》:胡駕切;《集韻》、《韻會》:亥駕切,𡘋音暇──四時,二曰夏。
釋名》: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
前漢・魏相傳》:南方之神炎帝,秉禮,執衡,司夏。

又,《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𡘋音下──中國曰華夏。
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
詩・周頌》:肆于時夏。

又,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爲夏。

又,國名。
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
晉史》:赫連勃勃,《宋史》:李元昊,𡘋僭國號曰夏,屬今寧夏。

又,澤名。
書・禹貢》:雷夏既澤。

又,大夏,禹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大夏,以祭山川。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驁夏。齊音齋,裓音陔,驁音遨。
〇〔按〕九夏,有聲無辭,註疏以雅頌諸篇强分配之,非。

又,大屋曰夏。宋玉〈招魂〉:冬有穾夏。

又,大俎曰夏。
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大俎,一名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又,五色曰夏。
書・禹貢》:羽畎夏翟。〔註〕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飾。
周禮・春官・𣑱人之職》:秋𣑱夏。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蓋取諸此。

又,《集韻》:舉下切,音賈──地名。負夏,衞地。
禮・檀弓》:曾子弔于負夏。又,陽夏,在開封。
史記・高祖紀》:追項王至陽夏。

又,木名。
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夏,榎也。楚,荆也。
詩・大雅》:不長夏以革。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𠛬

又,,胡可切,音荷。𨻰琳〈瑪瑙勒賦〉: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奪丹烏,明照烈火。

又,叶創舉切,音楚。揚雄〈城門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設夫險阻。又,叶胡故切,音互。賈誼〈鵩賦〉:單閼之歲,四月維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

春秋釋例》:除春夏之夏,餘皆戸雅切。
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時之夏,餘義皆假借。
〇〔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刪。

注解

〔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夊部

〔夏〕字拼音是xià,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𦣻、夊,五行属

〔夏〕字造字法是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 ),人头。臼( jù ),两手,攵( suī ),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是古代汉民族自称。

〔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à] ⑴ 一年的第二季⑵ 中国朝代名⑶ 指中国⑷ 姓。

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夏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夏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胡雅切頁碼173頁,第25

異體𡕾、夏

夓中國之人也。从夊从𩑋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

𨂮

異體𠍺

𨂮古文夏。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日、从頁。甲骨文的夏字都當人名用,但它的本義可能就是指熱天氣,所以从日下頁會意。伯夏父鼎頁形下部的人形加『止』,後『止』形移到左旁的『日』下,這就變成戰國『夏』字的標準結構,至其變化則或省日、或省止、或加虫,止形或加繁為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恨且反頁碼431頁,第6行,第1

𨂮中國之人也。從夊、頁,從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

鍇注臣鍇曰:「象有威儀,文飾僃具,行紓遟也。會意。」

反切………頁碼431頁,第7行,第1

古文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胡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930頁,第2許惟賢411頁,第3

𨂮中國之人也。

段注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

从夊。从頁。从臼。臼,㒳手。夊,㒳足也。

段注胡雅切。古音在五部。

古文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中國[人]初到川、陕兩省,曰中夏,故漢水為夏水,蓋此水在兩省之間,引申為大。

春夏之夏無正字,且夏一轉為夏屋之夏,夏屋乃襾字,《說文》云:「襾,上下相覆也。」五彩亦為夏,亦非從中國人引申,五彩之夏乃華之借,古中夏亦曰中華,華夏同音。

中國人初來時在川陝兩省,故此兩省古稱中夏。漢水在此兩省間,亦曰夏水。引申訓大。

白话解释

夏,中原之国的人。字形采用“夂、页、”会义。 ,表示两手;夊,表示两足。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日、從頁。「頁」本是人首,故可指人。人頭上有日,表示天氣炎熱。金文或作「」,省「日」而增「?」和「止」;或作「」,「?」不變,除將「日」移至左旁外,並將「止」改作「夊」;「止」、「夊」都和腳有關,義可相通。「」、「」皆像人張手露足之形。戰國文字或作「」,頁、夊略有變形;或作「」,省「日」,而為《說文》篆文之所本。《說文》另收有古文「」,其下的「足」和「止」、「夊」同義,而上部的「」,或許是「頁」的省變。隸書或據篆文之形而作「」,或省略「?」和「頁」下筆畫而成「」,此為今日通用字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夏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5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444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47頁
4說文校箋第219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16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757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32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93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0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36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218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174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619頁【補遺】第16830頁
14通訓定聲第178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54頁【崇文】第1813頁
16說文句讀第682頁
17說文新證第468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30頁,第5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660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547頁,第6字

夏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mmer; great, grand, big
  2. Sommer (S)​, alter Name für China (S)​, Xia Dynastie"
  3. été (abrév.)​

夏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夏(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夏(金文·商·商) 金文

夏(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夏(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夏(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夏(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夏(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夏(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夏(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夏(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夏(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夏(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夏(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夏(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夏(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夏(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夏(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夏(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夏(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夏(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夏(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夏(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夏(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夏(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夏(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