簭
笔顺 反馈

复制

shì ㄕˋ

⺮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7C2D
汉语字典

⺮部

18画

12画

上下结构

shi

shì

TAWK

HGCR HMCR

MBOJ

88608

7C2D

[314314123434134251] 撇、横、点、撇、横、点、横、竖、撇、点、撇、点、横、撇、捺、竖、横折、横

簭字概述

折叠展开

〔簭〕字拼音是shì 部首是⺮, 总笔画是18画。

〔簭〕字是上下结构

〔簭〕字仓颉码是HGCR HMCR 五笔是TAWK 四角号码是88608 郑码是MBOJ

〔簭〕字的UNICODE是7C2D。 十进制为31789,UTF-32:00007c2d,UTF-8:E7 B0 AD。

〔簭〕字的异体字是

簭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ìㄕˋ

基本解释

古同“”,咬。

古同“”。

详细解释

以蓍草占卜的方法。

《周礼•春官•簭人》:“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

咬。

《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凡㩴閷援簭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唐•贾公彦•疏:“云㩴閷者,㩴著则杀之,援揽则噬之。”

shìㄕˋ

详细解释

1.〈书〉用蓍草占卜,推知吉凶。同“”。

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春官‧占人》)。

2.〈书〉咬。通“”。

shìㄕˋ

簭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50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901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861頁,第11

字彙補》與筮同。
周禮・春官》:簭人,中士二人。〔註〕問蓍曰筮,其占《》。又,簭人,掌三《》以辨九簭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九簭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參、九曰巫環,以辨吉凶。〔註〕此九巫皆當爲筮之誤。

又,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攫閷援簭之類。〔註〕簭者,以口噬物而食也。

注解

〔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簭〕字拼音是s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筮、㕣

〔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古同“噬”,咬。⑵ 古同“筮”。

簭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簭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簭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時制切頁碼40頁,第31

噬啗也。喙也。从口筮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時制反頁碼124頁,第2行,第3

噬啗也,喙也。從口筮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時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19頁,第3許惟賢96頁,第14

簭啗也。喙也。

段注喙上當有一曰二字。各本作噬。今正。《說文》有𥷣無筮。則筮者𣜩變。不當用爲諧聲。《周禮・梓人》。攫𠮁援簭。正作簭。從𥷣聲而省吅也。又《周禮》卜筮字皆作簭。此則假借也。

从口。𥷣聲。

段注時制切。十五部。按詩噬肯適我。毛曰:噬,逮也。此謂噬爲逮之假借也。《釋言》作遾。《方言》亦作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詩》「噬肯適我」,毛傳訓「噬」為「逮」。蓋古之齒音皆讀成舌頭音,噬(齒),逮(舌頭)。

《詩》「噬肯適我」,毛曰:「噬,逮也」。蓋古之齒音多讀成舌頭音。

白话解释

噬,啗,啖,咬吃。也有说法认为,“噬”是“喙”,嘴。字形采用“口”作边旁,“筮”作声旁。

噬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4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14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01頁
4說文校箋第52頁,第25字
5說文考正第46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60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0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4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46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0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51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41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106頁【補遺】第16297頁
14通訓定聲第267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2頁【崇文】第485頁
16說文句讀第154頁
17章授筆記第63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3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25頁,第1字

簭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簭(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簭(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簭(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簭(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簭(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簭(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簭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