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27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84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頁,第4字
音《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𡘋音庖。
《說文》:嘷也。
《玉篇》:咆哮也。
《廣韻》:咆哮,熊虎聲。
《淮南子・覽冥訓》:虎豹襲穴而不敢咆。
例又,潘岳〈西征賦〉:出申威於河外,何猛氣之咆勃。〔註〕怒貌。
例又,與炰通。炰烋,一作咆咻。左思〈魏都賦〉:吞滅咆咻。
音又,《集韻》:皮敎切,音皰──獸呼。
音又,叶蒲侯切,音裒。劉楨〈魯都賦〉:畫藏宵行,俯仰哮咆;禽獸𥨥怖,失偶藏儔。
例《集韻》或作𡂘、𠿙。
注解
〔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咆〕字拼音是p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包,五行属水。
〔咆〕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包声。本义是野兽吼叫。
〔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áo] ⑴ 猛兽怒吼:“熊~龙吟殷岩泉”。~哮(❶猛兽怒吼;❷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❸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咆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咆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