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匸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4頁,第3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頁,第20字
音《唐韻》:譬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僻吉切,𡘋品入聲。
《說文》:四丈也。
《正譌》:四丈則八端,故从八;从匸,象束帛形。
《前漢・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爲幅,長四丈爲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匹。
《廣韻》:俗作疋。
例又,偶也。
《詩・大雅》:率由羣匹。〔註〕成王循用羣臣之賢者,其行能匹偶己之心。
例又,《廣韻》:配也、合也、二也。
《爾雅・釋詁》:匹,合也。〔註〕謂對合也。〔疏〕匹者,配合也。
《詩・大雅》作豐伊匹。
例又,《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匹。〔註〕匹謂知識朋友。
例又,妃匹。漢匡衡〈政治疏〉:匹妃之際,生民之始。
例又,《左傳・桓十年》:匹夫無罪。〔註〕庶人夫妻相匹,其名既定,雖單亦匹,故通謂匹夫匹婦。
例又,馬曰匹。
《周禮・夏官》〔註〕:四匹爲乘。
例又,《藝文類聚》:馬光景一疋長,故曰疋。
《正譌》:馬影四丈,亦借用匹,別用疋。
音又,通作鶩,音木。
《禮・曲禮》:庶人之摯匹。
注解
〔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匸部。
〔匹〕字拼音是pǐ,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匸、八,五行属水。
〔匹〕字造字法是会意。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本义是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
〔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ǐ] ⑴ 量词(a.指整卷的绸或布;b.指马、骡等)。⑵ 单独⑶ 相当,相敌,比得上
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