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欠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62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569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518頁,第9字
音《唐韻》、《集韻》𡘋他含切,音貪。
《說文》:欲得也。
《玉篇》:貪惏曰欿。或作𣢌、𣤉。
音又,《集韻》:枯含切,音龕。又,《廣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𡘋音頷──義𡘋同。亦作𣣻。互見𣣻字註。
音又,《玉篇》:口感切;《集韻》、《韻會》、《正韻》:苦感切,𡘋音坎──欿然,不自滿足意。
《孟子》:如其自視欿然。
例又,愁貌。
《楚辭・哀時命》:欿愁悴而委惰。
音又,《博雅》:欿𮃼,坑也。同「坎」。
《左傳・襄二十六年》:欿用牲,加書徵之。〔釋文〕欿,苦感反。
例《說文長箋》:貪、欿音訓同,當卽一字。
《正字通》:貪、欿義別,《長箋》說非。
注解
〔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欠部。
〔欿〕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ǎn、q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臽、欠。
〔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欠,舀声。本义是欲,求取。
〔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ǎn] ⑴ 不自满:“如其自视~然,则过人远矣。”⑵ 忧愁:“~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⑶ 古同“坎”,坑。㈡ [qiàn] ⑴ 方言,心有所欲;想念。
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