蹻
复制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50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34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14頁,第6字
音《唐韻》:去遙切;《集韻》、《正韻》:丘祆切,𡘋同「蹺」。
《說文》:舉足行高也。
《前漢・高帝紀》:可蹻足待也。〔註〕文穎曰:蹻,猶翹也。
音又,《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𡘋音喬。又,《廣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極虐切,𡘋音噱──義𡘋同。
音又,《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𡘋音矯。
《詩・周頌》:蹻蹻王之造。〔傳〕蹻蹻,武貌。又,〈魯頌〉:其馬蹻蹻。〔傳〕言彊盛也。
音又,《廣韻》:居灼切;《集韻》、《韻會》:訖約切,𡘋音脚──走蹻蹻貌。
例又,《爾雅・釋言》:蹻蹻,憍也。〔註〕小人得志,憍蹇之貌。
《詩・大雅》:小子蹻蹻。〔傳〕驕貌。
例又,《戰國策》:贏縢履蹻。〔註〕蹻,屐也。
《史記・虞卿傳》:躡蹻擔簦。〔註〕蹻,草履也。
《前漢・王褒傳》:離蔬釋蹻而烹膏粱。〔註〕應劭曰:木蹻也。臣瓚曰:以繩爲之也。師古曰:蹻卽今之鞋耳。
《類篇》:山行所乗,以鐵如錐,施之履下。
例又,《呂氏春秋》:蹻然不固。〔註〕蹻,讀乗蹻之蹻,謂其流行疾速,不堅固也。
音又,《集韻》:迄却切,音謔。揚子《方言》:杜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註〕㕁蹻,燥歰貌。
音又,《集韻》:拘玉切,音挶──義同「檋」。或作蹻。
注解
〔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āo、jiǎo、juē、jú、xu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喬,五行属火。
〔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āo] ⑴ 同“蹺”。把腳舉高。《説文•足部》:“蹻,舉足行高也。”《集韻•宵韻》:“蹺,舉趾謂之蹺。或作蹻。”⑵ 走貌。《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蹻,走兒。”⑶ 表演高蹺時綁在腳上把人墊高的木棒。清彭士望《九牛壩觀觝戲記》:“乃接木為蹻,距地八尺許,一男子履其上。”⑷ 捷舉手足。《素問•異法方宜論》:“其治宜導引按蹻。”㈡ [jiăo] ⑴ 〔蹻蹻〕①驕傲。《爾雅•釋訓》:“旭旭蹻蹻,憍也。”《廣韻•宵韻》:“蹻,驕也。”②壯貌。《詩•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鉤膺濯濯。”③威武強盛貌。《詩•周頌•酌》:“蹻蹻王之造,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⑵ 同“趫”。勇健,矯健。《廣雅•釋詁二》:“矯,健也。”㈢ [juē] ⑴ 不穩定貌。《廣韻•藥韻》:“蹻,走蹻蹻皃。”⑵ 通“屩”。草鞋。《集韻•藥韻》:“屩,《説文》:‘屐也’。通作蹻。”⑶ 姓。《姓觿•藥韻》:“蹻,《千家姓》云:楚郡族。”㈣ [jú] ⑴ 同“檋”。山行用具。有錐的屐。又名檋車。《集韻•燭韻》:“檋,山行所乘,以鐵如錐施之屐下。亦作蹻。”㈤ [xuè] ⑴ 澀,燥澀貌。《方言》卷七:“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集韻•藥韻》:“蹻,燥歰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