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60頁,第30字
同文書局本: 第861頁,第4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23頁,第12字
音《廣韻》:汝陽切;《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𡘋音攘。
《說文》:禾𥟜已治者。
《廣韻》:禾莖。
例又,禾實豐也。
《詩・商頌》:農年穰穰。
例又,凡物豐盛皆曰穰。
《詩・周頌》:降福穰穰。〔傳〕穰穰,衆也。又,《史記・滑稽傳》:道傍有穰田者。〔註〕謂爲田求福穰。
例又,姓。齊將穰苴之後。何氏《姓苑》:今高平人。
例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穰縣。
例又,《正字通》與瓤通,凡果實中之子曰屖穰。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汝兩切,音壤──豐也。
《前漢・張敞傳》:京師長安中浩穰。
音又,《集韻》:人成切,𩣘平聲──蹂禾黍之餘也。
注解
〔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穰〕字拼音是r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襄,五行属水。
〔穰〕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禾,襄( xiāng )声。本义是禾茎中白色柔软的部分。也指瓜果的肉。
〔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áng] ⑴ 稻、麦等的秆⑵ 庄稼丰熟⑶ 同“瓤”。
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