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10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50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9頁,第3字
音《唐韻》:所角切,音朔。
《玉篇》:蒴藋,藥也。
《本草》:每枝五葉,子初靑如綠豆顆,每朶如盞面大,生一二百子,十月熟。
注解
〔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蒴〕字拼音是shu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朔,五行属木。
〔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uò] ⑴ 〔~果〕干果的一种,由两个以上的心皮构成,成熟后自己裂开,内含许多种子。如棉花、芝麻、百合等的果实即属“蒴果”。⑵ 〔~藋〕高大草本至半灌木,浆果球形,野生山地,全草入药。亦称“陆芵”、“接骨草”。
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