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72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204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2頁,第29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蘇后切,音叟。
《說文》:使犬聲。
《玉篇》:《方言》:秦晉冀隴謂使大曰嗾。
《左傳・宣二年》:公嗾夫獒焉。〔疏〕服虔云:嗾,㖩也。〔釋文〕嗾,素口反──服本作㖩。
《廣韻》同「𠻛」。
音又,《唐韻》:蘇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𡘋音漱──或作族。又,《廣韻》:倉奏切;《集韻》:千𠋫切,𡘋音湊──或作𠻛。又,《集韻》:蘇臥切,音䐝。又,《集韻》、《類篇》𡘋先侯切,音摗──或作𠻛、[⿰氵⿺⻍吿]。又,《集韻》:作木切,音鏃──或作𠻛,義𡘋同。
注解
〔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嗾〕字拼音是sǒu,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族,五行属金。
〔嗾〕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族声。本义是使狗;发出使狗咬人的声音。
〔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ǒu] ⑴ 〔~使〕教唆、指使别人做坏事。⑵ 指使狗的声音。
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