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7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842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803頁,第13字
古文: 𥜔
音《廣韻》:吐彫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𡘋音挑。
《說文》:遷廟也。
《禮・祭法》:遠廟爲祧,去祧爲壇。〔註〕祧之言超也,超上去意也。
《周禮・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註〕遷主所藏曰祧。
《左傳・襄九年》:以先君之祧處之。〔註〕諸侯以始祖之廟爲祧。
例《集韻》:通作庣。
注解
〔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祧〕字拼音是ti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兆,五行属火。
〔祧〕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示,兆声。从“示”与祭祀有关。本义是祀远祖、始祖之庙。
〔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iāo] ⑴ 古代称远祖的庙。⑵ 承继先代⑶ 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
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