𨒙
复制
辶部 共8画 半包围结构 28499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𨒙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4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49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3頁,第13字
音《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𡘋音拓。
《說文》:寄也。揚子《方言》:凡寄爲託。
《玉篇》:憑依也。
《增韻》:委也、信任也。
《榖梁傳・定元年》: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范註〕詒託,猶假寄。
《禮・檀弓》: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鄭註〕寄也。
《前漢・賈山傳》:聚廬而託處。
《唐書・李勣傳》:勣既忠力,帝謂可託大事。
《說苑・善說篇》:上士可以託色,中士可以託辭,下士可以託財。
例又,《正字通》:寓言也。
《後漢・姜肱傳》:託以他辭,終不言盜。
例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託州。
例又,南詔官名。
《唐書・南蠻傳》:乞託主馬,祿託主牛,巨託主倉廩。
例又,《韻會》或作侂。
《說文》:《論語》可以侂六尺之孤。今文作託。宋韓侂胄名取此。
例又,或作寓。
《禮・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註〕寓,寄也。或爲託。
音又,《集韻》:陟嫁切,音吒──誇也。
注解
〔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託〕字拼音是tu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乇。
〔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ō] ⑴ 寄,暂放⑵ 請求、幫助⑶ 借故推諉躲避⑷ 依賴⑸ 委任
𨒙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𨒙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