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6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5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729頁,第34字
音《唐韻》、《集韻》𡘋必至切,音畀。
《說文》:濕病也。
《正字通》:《內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風氣勝者爲行痹,寒氣勝者爲痛痹,濕氣勝者爲著痹。〔註〕風屬隂中之陽,善行而數變,凡走注歷節之類,俗名流火是也;隂寒之氣,乘於肌肉筋骨,則凝閉不通,故爲痛痹,卽痛風也;著痹者,重著不移,濕從上化,故病在肌肉,不在筋骨也,有心痹、肺痹、肝痹、腎痹、腸痹、胞痹。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言寒則筋攣,故急;熱則筋弛,故縱也。程子曰:醫書以手足痿痹爲不仁。按〈病能篇〉云:痹而不仁,發爲肉痿。痿與痹分爲二,《內經》〈痹論〉、〈痿論〉兩存,程子既舉而兼言之,以痿痺相續而至,其爲不仁一也。
《淮南子・俶眞訓》:谷氣多痹。
《抱朴子・至理卷》:菖蒲、乾薑之止痹濕。嵆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危坐一時,痹不得搖。〔註〕痹,濕病也。
例又,矢名。
《周禮・夏官・司弓》:恆矢、痹矢,用諸散射。〔註〕恆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二者可以散射也。痹之言倫比也。
音又,《集韻》:毗至切,音鼻。
《集韻》:病也。
例本作𤻖。
注解
〔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痹〕字拼音是b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畀,五行属水。
〔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⑵ 〔麻~〕见“麻”。
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