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0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72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47頁,第7字
音《唐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𡘋音暄。
《說文》:詐也。
《廣韻》:欺也。
《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
《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例又,《爾雅・釋訓》:忘也。
《詩・衞風》:終不可諼兮。
《大學》引《詩》作諠。
例又,草名。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釋文〕諼,本又作萱,《說文》作藼,或作蕿,亦作諠。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註〕諠草,忘憂也。萱喧通。
音又,《廣韻》:况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况遠切,𡘋暄上聲──義同。
注解
〔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諼〕字拼音是xu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爰。
〔諼〕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爰( yuán )聲。本义是欺詐,欺騙。
〔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uān] ⑴ 欺詐,欺騙⑵ 忘記
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