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68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908頁,第3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69頁,第36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之六切,音祝──糜也。
《釋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
《禮・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
《風土記》:天正日南,黃鐘踐長,是日始牙動,爲饘粥以養幼。
《南越志》:盧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例又,豆粥。
《後漢・馮異傳》:光武至饒陽蕪蔞亭,異上豆粥。
《晉書・石崇傳》: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例又,茗粥。
《茶錄》:吳人采茶煑之,名茗粥。
例又,榆粥。
《唐書・陽城傳》:隱中條山,歲饑,屑榆爲粥。
例又,天有粥㕑。
《天文集要》:玉井主粥㕑。
例又,凉州以粥爲羅闍。
《異物志》:高昌僻土,有異于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
例又,《說文》本作鬻,今俗作粥。
《前漢・文帝紀》:吏廩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註〕鬻與粥同。師古曰:黃帝始烹穀爲粥,周謂之饘,宋、衞謂之餰。
例又,姓。鬻熊,周文王時人──省作粥;楚有粥權,卽熊後。
音又,粥粥,𤰞謙貌。
《禮・儒行》:粥粥若無能也。〔疏〕粥粥,柔弱專愚之貌。〔註〕亦作羊六反。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余六切,音育。
《前漢・禮樂志》:粥粥音送。〔註〕粥粥,敬懼貌。師古曰:粥,弋六反。
音又,北狄名。
《史記・五帝紀》:黃帝北遂葷粥。〔註〕粥,音育。
例又,賣也。
《禮・王制》:田里不粥。
《荀子・儒效篇》: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
音又,《韻會小補》:靡爲切──䭈也。通作靡。
音又,叶職律切,音𠭴。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粥。
注解
〔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米部。
〔粥〕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ōu、yù,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弜、米,五行属水。
〔粥〕字造字法是形声。字本作“鬻”。从鬻(古文“鬲”字),米声。鬲,古烹饪器。本义是稀饭。
〔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ōu] ⑴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⑵ 像粥的东西㈡ [yù] ⑴ 古同“育”,生养。⑵ 古同“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