胕
复制
月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80D5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42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8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944頁,第16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符遇切;《正韻》:防父切,𡘋音附。揚子《太𤣥經》:肺胕之行,《廣韻》:肺胕,心膂。
《集韻》:人之六腑也。
《正韻》:《晉書》作肺腑,誤。
音又,《集韻》:風無切,音膚──足也。或作趺、𧿤。
《戰國策》: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釋文〕胕,音膚。
音又,《五音集韻》:防無切,音扶──腫也。
《山海經》:竹山有草焉,其名曰黃雚,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註〕治胕腫也──音符。
例又,《韻會》:通作附。
《前漢・劉向傳》:臣幸得託肺附。〔註〕肝肺相附著也。
注解
〔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ū、fú、zhǒ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付,五行属-。
〔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ū] ⑴ 同“肤”,皮肤:“尾湛~渍。”⑵ 同“跗”,足。㈡ [fú] ⑴ 浮肿:“寒热~肿。”㈢ [zhǒu] ⑴ 同“肘”。
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