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广部
武英殿刻本: 第835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349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292頁,第2字
音《廣韻》:池爾切;《集韻》、《韻會》:丈尒切;《正韻》:丈几切,𡘋音豸。
《廣雅》:𢊁,灋也。
例又,解𢊁,獸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張揖曰:解𢊁,似鹿而一角。人君𠛬罰得中,則生於朝廷。王充《論衡》:解𢊁者,一角羊,性知有罪。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
音又,《集韻》:通作豸。
《異物志》: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觸不直者。
音又,叶直詈切,豸去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推蜚廉,弄獬𢊁;格蝦蛤,鋋猛氏。
注解
〔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广部。
〔𢊁〕字拼音是zh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
〔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ì] ⑴ 解𢊁的省称。解𢊁,也作“獬𢊁”,传说中一种能判断疑难案件的神兽名。《説文•𢊁部》:“𢊁,解𢊁,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訟,令觸不直。”《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弄解𢊁。”顔師古注引張揖曰:“解𢊁,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罰得中則生於朝廷,主觸不直者,可得而弄也。”⑵ 法。《廣雅•釋詁一》:“𢊁,灋也。”王念孫疏證:“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𢊁,所以觸不直者,去聲。是𢊁與灋同意。灋亦作法。”
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