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目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5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819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777頁,第1字
音《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𡘋音古。
《說文》:目但有朕也。
《博雅》:盲也。
《釋名》:鼓也。瞑瞑然目平合於鼓皮也。
《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
《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例又,瞽,樂官也。
《書・胤征》:瞽奏鼓。
《詩・周頌》: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註〕目無明則耳聰,使爲樂官,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
例又,御瞽,侍御樂工也。
《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
例又,學名。
《禮・明堂位》:瞽宗,殷學也。〔註〕樂師,瞽矇之所宗,故謂瞽宗。
《周禮・春官・大司樂》:樂祖祭於瞽宗。
例又,舜父名瞽瞍。
《書・堯典》:瞽子。〔傳〕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又通作鼓。
《前漢・古今人表》:鼓叜蟜牛子生舜。
注解
〔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瞽〕字拼音是gǔ,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鼓、目,五行属木。
〔瞽〕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目,鼓声。本义是瞎眼。
〔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ǔ] ⑴ 盲人,瞎子:“离娄微睇兮,~以为无明。”⑵ 瞎⑶ 古代乐师。⑷ 不达事理;没有见识;“弃老取少谓之~。”
瞽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瞽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