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6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4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1頁,第6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方味切,音芾──涫也。
《詩・大雅》:如沸如羹。
例又,水名。王子年《拾遺記》:蓬萊山有沸水,飮者千歲。
例又,井名、潭名。
《水經注》:曲阿季子廟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謝惠連〈雪賦〉:沸潭無涌,炎風不興。
音又,《集韻》、《正韻》:敷勿切;《韻會》:分勿切,𡘋音拂──灑也。
例又,觱沸,泉出貌。
《詩・小雅》:觱沸檻泉。
音又,《正韻》:滂佩切,音配──波涌貌。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駿波鴻沸。
例又,怒貌。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
音又,與潰同。沸渭,不安貌。王褒〈洞蕭賦〉: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註〕沸或爲潰,扶味切。
例《集韻》或作𩰾。
注解
〔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沸〕字拼音是f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弗,五行属水。
〔沸〕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是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èi] ⑴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⑵ 波涌的样子
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