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2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987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953頁,第13字
音《唐韻》:符飛切;《韻會》:符非切,𡘋音肥。
《說文》:脛腨也。
《廣韻》:腳腨腸也。
《博雅》:腓,䏿也。
《正字通》:脛後肉,腓腸也。
《易・咸卦》:六二,咸其腓。〔疏〕腓,足之腓腸也。
《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
《管子・侈靡篇》:故卿而不理,靜也。其獄一踦腓、一踦屢㊟。〔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屢以恥之。
例又,病也。
《詩・小雅》:百卉具腓。〔傳〕腓,病也。
例又,變也。
《詩・小雅》具腓〔釋文〕:腓,變也。
例又,避也。
《詩・小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傳〕腓,避也。又,〈大雅〉:牛羊腓字之。〔釋文〕避也。
音又,《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𡘋音屝──義同。
注解
〔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腓〕字拼音是fé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非,五行属水。
〔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éi] ⑴ 胫骨后的肉。亦称“腓肠肌”,俗称“腿肚子”。⑵ 覆庇,倚庇:“牛羊~字之。”⑶ 草木枯萎:“百卉具~。”
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