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2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69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67頁,第1字
音《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𡘋音交。
《說文》:海魚皮,可飾刀。
《山海經》:漳水東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鮫魚,皮可飾刀劒口,錯治材角。〔註〕鮫,鮒魚類也,皮有珠文而堅,尾長三四尺,末有毒,螫人。
《述異記》:魚虎老,變爲鮫魚。
《通雅》:鮫,海鯊魚之最大者也。
《本草》:𨻰藏器曰:鮫魚出南海,似鼈,無腳而有尾,一名沙魚,一名鰒魚。李時珍或言本作𩵲,𩵲譌爲鮫。鮫長丈許,腹有兩洞,貯水養子,一腹容三四子,朝從口出,暮還入母腹。
《史記・禮書》:鮫韅。〔註〕徐廣曰:鮫魚皮可以飾服器。
《後漢・輿服志》:皆以白珠鮫爲𨭚口之飾。
《荀子・議兵篇》:楚人鮫革、犀兕以爲甲。〔註〕以鮫魚皮及犀兕爲甲。
例又,官名。
《左傳・昭二十年》: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註〕舟鮫,官名也。〔疏〕鮫,大魚之名,澤中有水有魚,故以舟鮫爲官名也。
例又,鮫人。左思〈吳都賦〉:訪靈夔於鮫人。〔註〕鮫人居水中。
《述異記》: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眼泣則成珠。
注解
〔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鮫〕字拼音是ji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交。
〔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āo] ⑴ 〔~魚〕即“鯊魚”。⑵ 〔~人〕神話傳說中生活在海中的人,其淚珠能變成珍珠。亦作“蛟人”。⑶ 〔~綃〕神話傳說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後用以泛指薄紗。
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