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70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781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736頁,第19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力制切,音例──惡瘡疾也。
《禮・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癘。
《史記・曹相國世家》:時病癘歸國。
例又,《玉篇》:疫氣也。與㾐同。
《左傳・昭四年》:癘疾不降。〔註〕癘,惡氣也。
《後漢・順帝紀》:上干和氣,疫癘爲災。
例又,《韻會》:通作厲。
《史記・豫讓傳》:桼身爲厲。〔註〕人體著桼,多生瘡。又,〈嚴安傳〉:民不夭厲。〔註〕病也。
例又,《字彙補》:借作勵。〈漢衡方𥓓〉:砥仁癘義。〈帝堯𥓓〉:癘我以仁。
例又,《管子・五行篇》:不癘雛轂。〔註〕癘,殺也。
例又,《管子・問篇》:戈戟之緊,其癘何若。〔註〕其淬癘可用如何。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落蓋切,音賴──義同。今作癩。
注解
〔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癘〕字拼音是l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萬。
〔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ì] ⑴ 麻风病。《説文•广部》:“癘,惡疾也。”《素問•風論》:“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⑵ 瘟疫。《玉篇•广部》:“癘,疫氣也。”《周禮•天官•疾醫》:“四時皆有癘疾。”《左傳•哀公元年》:“天有菑癘。”⑶ 杀。《管子•五行》:“春辟勿時,苗足本,不癘雛鷇,不夭麑䴠。”⑷ 通“勵”。劝勉。《字彙補•广部》:“癘,借作勵。漢《衡方碑》:‘砥仁癘義。’《帝堯碑》:‘癘我以仁。’”
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