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蒲角切頁碼第407頁,第10字續丁孫
擈
異體撲
挨也。从手菐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別卓反頁碼第977頁,第4行,第1字述
挨也。從手菐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蒲角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432頁,第4字許惟賢第1057頁,第8字
挨也。
段注撲與扑㯷,義皆別。今人溷之。《廣韵》一屋云:拂箸。今義也。
从手。菐聲。
段注蒲角切。《廣韵》普木切。一部。
白话解释
扑,用鞭抽打。字形采用“手”作边旁,“菐”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從戈、菐聲,或從廾、聲。篆文、楷書從手、菐聲。金文從「戈」為義符,表示撲擊敵人要用武器;從「廾」也是意符,表示撲擊是屬於手部的動作。篆文、楷書從「手」為義符,與金文從「廾」同義;從「菐」聲,依《說文》似不兼義,《說文》謂「菐」字本義為「瀆菐」,意思是煩瀆,與「撲」義無關。不過,「菐」在古文字中多釋為「撲擊」義,就是「撲」的本字。金文或從「」聲,也應視為「菐」聲的假借。如依此說,「撲」從「菐」聲有兼義功能,今從之。在六書中也屬於形聲兼會意。
撲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4頁,第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30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7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37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82頁,第2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77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003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01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81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20頁,第2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5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64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953頁【補遺】第1782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83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63頁【崇文】第424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53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711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27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