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諸氏切頁碼第66頁,第13字續丁孫
只
語巳詞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凡只之屬皆从只。
附注章炳麟《文始》:「此合體指事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真彼反頁碼第188頁,第5行,第1字述
語已詞也。從口,象气下引之形。凡只之屬,皆從只。
鍇注臣鍇按:《詩》曰:「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是只爲語已詞也,八气下引也。今試言只則气下引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諸氏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348頁,第1字許惟賢第157頁,第1字
語巳䛐也。
段注巳,止也。矣只皆語止之詞。《庸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是也。亦借爲是字。《小雅》樂只君子箋云:只之言是也。《王風》其樂只且箋云:其且樂此而已。按以此釋只。與《小雅》箋同。宋人詩用只爲衹字。但也。今人仍之。讀如隻。
从口。象气下引之形。
段注語止則气下引也。諸氏切。十六部。
凡只之屬皆从只。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戰國文字到楷書,只字字形都是從口、像氣下引之形。從口,是說明說話時的器官;像氣下引,是說明聲音、氣流下沉的樣子,由於聲氣下沉而結束,以表示語氣結束的語詞。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只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32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90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5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90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85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95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0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22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43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4頁,第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1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67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848頁【補遺】第1641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44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86頁【崇文】第74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59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49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663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40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