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七賜切頁碼第136頁,第21字續丁孫
刺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从刀从朿,朿亦聲。
附注顧藹吉《隸辨》:「(朿)碑變從夾。《左傳・成十六年》『刺公子偃』,釋文云:『刺,本又作㓨』。相仍積習,有所自來。」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七賜反頁碼第353頁,第1行,第1字述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從刀,從朿,朿亦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七賜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728頁,第1字許惟賢第324頁,第3字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
段注刺篆疑非舊次。刺,直傷也。當爲《正義》。君殺大夫曰刺。當爲別一義。辭之先後今又倒亂矣。上文剽砭刺也,刲刺也皆直傷之義。然則刺篆當廁剽刲二篆下。《禮經》云刺草,《大雅》之刺訓責,史稱刺六經作《王制》,官稱刺史,鏚黹曰刺繡,用㰏曰刺船,盜取國家密事爲刺探尚書事皆其引伸之義也。一曰君殺大夫曰刺者,《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成十六年。刺公子偃。《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内諱殺大夫。謂之刺之也。考諸《周禮》司刺。掌三刺之法。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注。刺,殺也。訊而有罪則殺之。然則《春秋》於他國書殺其大夫。於魯國則兩書刺。諱魯之專殺而謂之刺。謂其當罪合於《周禮》。《公羊》内諱之說是矣。此云君殺大夫曰刺。《春秋》於他國不云爾也。
从刀朿。朿亦聲。
段注七賜切。十六部。按又七迹切。古不分去入。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上殺下曰刺,用刑也。引申為直傷。
《漢書》「剌史」及「刺探尚書事」,故刺有探察義。
刺探、刺穴以探取秘密也。名刺者,古以鐵筆刺簡也。刺繡為本誼。
上殺下曰刺,引申為直傷。
白话解释
刺,君王杀死大夫叫“刺”。“刺”,直接伤害生命。字形采用“刀、朿”会义,“朿”也是声旁。
字形解说
「刺」原作「朿」,甲骨文「朿」字作「」、「」,金文作「」、「」、「」,戰國文字作「」、「」、「」等形,都像是樹上像針的木芒或矛頭上的尖銳鋒刃,後加「刀」形表意,轉注為從刀、朿聲的「刺」字。戰國文字、秦漢隸書因「夾」、「朿」形近混用,把「刺」寫成「㓨」。篆文所從的朿,上承甲骨文、金文「朿」字,形體稍有訛變,向下開叉斜筆,形變為向上「屮」形,和戰國璽印文字的構形完全相同。篆文從刀、朿聲。朿,表示音讀,兼表「芒刺」的意思。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刺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71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64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8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81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71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61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078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50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89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9頁,第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78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40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692頁【補遺】第1669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59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65頁【崇文】第145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538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88頁,第6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578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49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