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āo ㄅㄠ

勹部 共5画 半包围结构 5305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勹部

5画

3画

半包围结构

bao

bāo

形声字

QNV

PRU

RY

27712

0545

1692

5305

[35515] 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包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布交切頁碼302頁,第14

異體包

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爲夫婦。褢妊於巳,巳爲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秊始寅,女秊始申也。凡包之屬皆从包。

附注段玉裁注:「勹,象褢其中,巳字象未成之子也。勹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北交反頁碼752頁,第5行,第1

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爲夫婦。褢妊於巳,巳爲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寅,女年始申也。凡包之屬,皆從包。

鍇注臣鍇曰:「任,懐妊也。巳爲四月,萬物含實,故象人懐子也。子在北方冬至夜半,一陽所起,故曰子人所生。男自子左數,次寅、次卯爲左行,凡三十得巳;女自子右數,次亥、次戌、次酉,凡二十亦得巳。至此會合,夫婦懐妊之義。巳爲子,謂所生子也。巳初懐子,男左行自午次未,凡十月得寅;女右行自巳次辰、次卯,凡十月得申。寅在東北,爲夏正月,物徹于甲而出,陽初出,故爲男年之始;申在西南,爲夏七月,陰气至此始岀,故爲女年之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布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33頁,第1許惟賢758頁,第6

包妊也。

段注二字各本無。今推文意補。下文十三字乃說字形,非說義。則必當有說義之文矣。《女部》曰:妊者,孕也。《子部》曰:孕者,褢子也。引伸之爲凡外裹之偁。亦作苞。皆假借字。凡經傳言苞苴者,裹之曰苞。藉之曰苴。

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段注勹象褢其中。巳字象未成之子也。勹亦聲。布交切。古音在三部。

元气起於子。子,人所生也。

段注子下曰: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

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爲夫婦。

段注左右當作𠂇又。男自子左數次丑,次寅,次卯爲左行。順行。凡三十得巳。女自子右數次亥,次戌,次酉爲右行。逆行。凡二十亦得巳。至此會合。故《周禮》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爲夫婦也。

褢妊於巳巳爲子。

段注下巳字衍。巳部曰:巳者,巳也。《四月》陽气巳出。陰气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夫婦會合而褢妊。是爲子也。

十月而生。

段注十月上當有子字。易本命曰: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

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寅。女年始申也。

段注《淮南氾論》曰:禮三十而娶。高云:三十而娶者,陰陽未分時俱生於子。男從子數左行三十年立於巳。女從子數右行二十年亦立於巳。合夫婦。故聖人因是制禮。使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其男子自己數左行十得寅。故人十月而生於寅。男子數從寅起。女自己數右行十得申。亦十月而生於申。故女子數從申起。高說與許說同。神仙傳王綱云:陽生立於寅。純木之精。陰生立於申。純金之精。夫以木投金。無往不傷。是以金不爲木屈。而木常畏於金。按今日者卜命。男命起寅。女命起申。此古法也。自元气至此,又詳說从巳之意。

凡包之屬皆从包。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巳篆作巳,猶今所謂精蟲也,巳,象子未成形。巳之反為㠯,胎从㠯,故古僅有包字耳。

白话解释

包,像妇女怀孕,“巳”(胎儿)在人的腹中,像胎儿尚未成形的样子。一个人的元气,起于初生的婴儿。婴儿,为父母所生。男子从“子”位起,由右往左数三十位,女子由左往右数二十位,都立于“巳”位,结为夫妇。女子在“巳”位上怀孕,所以“巳”表示未成 形的胎儿,怀胎十月后出生。男子从“巳”位起数到“寅”位,女子从“巳”位起数到“申”位。所以算命时,男子的小运从“寅”位 开始,女子的小运从“申”位开始。所有与包相关的字,都采用“包”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形從巳,像幼子尚未成形;從勹聲,勹為人字的變體象形,本像人曲身而有所裹藏,這裡用以表示婦人因懷孕而曲身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包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94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752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574頁
4說文校箋第384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362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30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22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49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2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35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374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310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072頁【補遺】第17377頁
14通訓定聲第1096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776頁【崇文】第3101頁
16說文句讀第1233頁
17說文新證第716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380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八冊,第164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868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