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力膺切頁碼第479頁,第3字續丁孫
𨻪
異體陵
大𨸏也。从𨸏夌聲。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此字象人梯而升高,一足在地,一足已階而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力膺反頁碼第1118頁,第4行,第2字述
大𨸏也。從𨸏夌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力膺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921頁,第3字許惟賢第1270頁,第3字
大𨸏也。
段注《釋地》、《毛傳》皆曰:大阜曰陵。《釋名》曰:陵,隆也。體隆高也。按引申之爲乘也,上也,躐也,侵陵也,陵夷也。皆夌字之叚借也。久部曰:夌,越也。一曰:夌,徲也。夌徲,卽陵夷也。
从𨸏。夌聲。
段注力膺切。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夌越。侵夌。
白话解释
陵,高大的山阜。字形采用“左耳旁”,“夌”是声旁。
字形解说
字始見周金文,春秋後有增從土,一般用為人名和地名。地名如「長陵」、「陵亭」、「東陵」、「句陵」、「襄陵」等是,似仍未有作為山阜的用法。字亦見於戰國秦簡和楚簡文字,但亦只作為地名,如「坪陵」、「陵尹」是。明確理解作大山的泛指,見於篆文。字從阜、夌聲。《說文》:「陵,大阜也。」段注:「〈釋地〉、《毛傳》皆曰:『大阜曰陵。』《釋名》曰:『陵,隆也。體隆高也。』按,引申之,爲乘也,上也,躐也,侵陵也,陵夷也,皆夌字之叚借也。夊部曰:『夌,越也。一曰夌,徲也。』夌徲,即陵夷也。」隸楷字形均因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陵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49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25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90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40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69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122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53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09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023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80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15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07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923頁【補遺】第1808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0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67頁【崇文】第506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97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597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772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314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