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ㄉㄧˋ de ㄉㄜ˙

土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U+5730
汉语字典

土部

6画

3画

左右结构

di de

de

形声字

FBN

GPD

BYI

44112

0966

2156

5730

[121525] 横、竖、提、横折钩、竖、竖弯钩

地字概述

折叠展开

〔地〕字拼音是dì,de 部首是土, 总笔画是6画。

〔地〕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土。

〔地〕字仓颉码是GPD 五笔是FBN 四角号码是44112 郑码是BYI 中文电码是0966 区位码是2156

〔地〕字的UNICODE是5730。 十进制为22320,UTF-32:00005730,UTF-8:E5 9C B0。

〔地〕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地〕字属最常用字

〔地〕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地〕字的反义字是

〔地〕字的异体字是

地的笔顺

折叠展开

地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ㄉㄧˋ

基本解释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相对the earth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春秋·元命苞》土乙力为地。 —— 《尔雅·释地》地生养万物。 —— 《管子·形势解》

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3.地面;陆地ground; lan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乐府诗集·木兰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唐· 李白《静夜思》

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4.土地;田地land; fields

殚其地之出。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5.领土,属地;地区 territory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战国策·魏策》

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6.地方;场所place; locality

此地空余黄鹤楼。 —— 唐· 崔颢《黄鹤楼》英雄无用武之地。 —— 《资治通鉴》

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7.地位 position。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8.心意活动的领域 a person's mind。如:心地;见地;识地。

9.路程;面积distance; area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 —— 《红楼梦》

十里地。

10.居住地 dwelling place。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1.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background。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2.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district。如:省地县三级。

13.地主的简称 landlord。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14.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roon for action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庄子·养生主》

15.另见 de。

2deㄉㄜ˙

基本解释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详细解释

1.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used after an adj., noun,adverb or verb,etc. 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 —— 《舜子变文》

2.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 —— 唐· 杜甫《越女词》

3.另见 dì。

1ㄉㄧˋ

详细解释

1.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陆地。

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

3.田地、土地。

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场所。

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区域。

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地位、位置。

《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留余地、易地而处。

7.心意、意志的领域。

《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颇有见地。

8.本质、质地、底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路程。

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

1.用于副词语尾。

忽地、蓦地。

2.置于“”、“”、“”等动词之后。相当于“”。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2deㄉㄜ˙

详细解释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

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

1ㄉㄧˋ

详细解释

1.地球的外壳(与“”相对)。

天地、地震、地质。

2.土地;地球表面去掉海洋部分。

山地、地下、大地回春、地广人稀。

3.区域;地点。

宝地、地方、发源地、避暑胜地。

4.具某种特性的较大片土地。

内地、殖民地、托管地、世界各地。

5.境地;处境。

地步、设身处地、不留余地。

6.心理意识活动的领域。

颇有见地。

7.路程(多用于里数后)。

二十里地。

8.指地下。

地窖、地铁、地道(ㄉㄠˋ dào)、地沟。

9.衬托花纹图案的底面。

红地白字、蓝地红绣花儿。

10.空间的一部分。

屋里没地儿了、给我占个地儿。

11.地级行政区的简称。介于省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区之间。

省、地、县。

12.姓。

2deㄉㄜ˙

详细解释

助词。用在作状语的词或短语之后,表示前述状语所呈现的动作状态。

他慢慢地站了起来。

3ㄉㄧˋ

详细解释

〈书〉词的后缀。附著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组成副词。

蓦地、忽地。

地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23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224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156頁,第4

古文: 埊 、 𨻐 、 埅 、 𠏂 、 嶳

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𡘋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陳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何憑。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
〇〔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注解

〔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地〕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ì、de,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也,五行属

〔地〕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也声。本义是大地。

〔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ì] ⑴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⑵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⑶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⑷ 地球表面的土壤⑸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⑹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⑺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⑻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⑼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⑽ 底子 [de] ⑴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

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地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2. Adverbiale Partikel , Erde (Agrar)​, Grund, Boden , Platz, Stelle , Land, Terrain
  3. masse, terre, terrain, lieu, (particule placée devant le verbe qui transforme un adjectif en adverbe)​, -ment

地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地(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地(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地(简·秦·关沮) 关沮

地(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地(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地(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地(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地(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地(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地(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地(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地(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地(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地(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